有些隐患,不能等到已经爆发时再去整治,今日就是个机会。
今日在王宫前被斩首的有两波人,一波是庚良等三名学宫弟子,是虎娃下令斩的,二栋将军一剑一个斩得非常痛快。另一波人是乔茂以及巡城军阵在路上抓的几名司记大人府的护卫,由国君下令一同斩首。
不提二栋将军斩了庚良等三人后回学宫复命,巴国朝会仍在继续。少务下令,由理正大人彻查庚良之案,并由采风大人派出采风官,将此事传扬至巴原各城廓。庚良已死,但他是被彭铿氏大人以镇国神剑斩杀,并不代表这个案子已经结了,巴国官方该怎么查还得怎么查,应有的程序不会少。
彻查庚良的罪行、判定其罪名,不仅局限于学宫之事,别的不说,不是恰好还有海辰和烟起堂的举报嘛。同时查问缉拿其同党,定罪之后判其刑罚,只是庚良等人已死,对他们就不必再斩一回了,最后还要将结果宣告巴原。
若是有谁想为庚良辩解,可以找到很多借口与理由,其罪名可以怎么轻就怎么说,但同样的道理,庚良和乔茂都已经被斩,少务显然要借此事整顿国中风气,那么在给这些死人定罪时,也可以怎么重怎么说。
总之此案牵连与影响甚广,国中与庚良同类者,也纷纷受到了惩处。这一幕,也许在虎娃路遇庚良时,便早就预料到了。
无论是对君主还是臣民而言,所谓天下大治的最理想状态,就是无为。而无为,是因为天下无事。若总是有各种乱子和变故发生,需要不断处置与扑救,就说明很多事情早已偏离了正规,从一开始起就没做好。
无为之治,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更不是说出了事情不去处置,须有事时谋其未兆,方能渐趋无事。而另一方面,也不要没事去瞎折腾。
假如总出庚良这种事,就说明巴国未治,谁都受不了,就算累死少务也忙不过来啊。当年巴原未平,后廪可以说就是被累死的,但后廪的愿望就是巴原重新归治,由他的继承人少务来完成。而少务要做的,绝不仅是处置一个庚良,而是让今后不要再出庚良这种事。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很难达到的,只能尽量接近,今后就算偶尔还有庚良之事,臣民亦知分辨、有司亦知怎样处置,不会再闹出大乱子来。这就是少务的目的,而他这位国君届时才能真正的省心。
有为之君勤政死,乱政未平;有为之君终碌碌,天下已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治国如此,为人亦如此。
少务在忙少务的,而虎娃这段日子就坐镇学宫,他没有再回彭山,也无人知晓其实来到学宫的只是他的仙家阳神化身。虎娃目的就是为了整顿学宫,但学宫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学宫中的风气其实就反映了国中的风气,所以虎娃实际上整顿的也不仅仅是学宫。
经过上一次“学宫考教”之后,学宫中秩序井然。虎娃每日亲自坐镇学宫视事,又与西岭、侯冈等人商议,定下了学宫考教制度。众学宫弟子按所学的内容,每季一次大考,考教校成绩分为甲、乙、丙、丁四等。
若有人连续三次大考成绩都是丁等,则被称为丁缺,其人将被逐出学宫、失去受教资格。由其所属城廓另行举荐才俊入学宫受教、以补其缺。
若某城廓连续三次所举荐的“才俊”皆因丁缺被逐出学宫,那么此城廓将在一年内减少一名举荐资格。
对学宫弟子有评定考核,这同样是对举荐才俊的各城廓的评定考核。巴原各城廓如此,都城、宗室亦如此。
虎娃难得现身在学宫,有不少势力都想趁机攀附结交,每日拜会不断、送上了各种礼物。但虎娃不见,礼物也不收,只有一人例外。扬尘将军前来来拜见,向彭铿氏大人表示感谢。
表面上是感谢彭铿氏大人对阿土的教导与提携,实际上这位将军心里明白,彭铿氏大人是保了阿土,使其未因庚良之案获罪。虎娃破例见了扬尘一面,聊了半天家常话,并亲自将他送出了学宫大门。
当初少务率大军亲征相室国时,扬尘是军阵长;再往前,少务入武夫丘为杂役弟子时,同为武夫丘杂役弟子的扬尘刚刚离山。这一切并非巧合,扬尘曾登上武夫丘做了三年杂役弟子,是在执行后廪所委派的秘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