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能读到的、完整的中国古代思想著作,成书于东周的老子《道德经》,应是其中最早的一部。在《道德经》之前,当然还有更早的上古文献,但那些文献资料要么不够完整系统,要么就是一些单纯的占卜以及历史事件的记录,并非一种思想体系的总结。
道家思想当然不是凭空诞生的,根植于华夏文明古老的土壤。老子所说:“以道莅临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其源头最早便可追溯到黄帝世系时代,与神话传说中的颛顼帝“绝地天通”不无关系。
也许很难用有神论、无神论、泛神论……等简单的概念去界定道家思想,它是另一种文明启蒙时代的思辨体系。
对于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神灵,太上的态度,是无论它存不存在,都改变不了事物运行的本质,就算它们是存在的,那也是大道演化的一部分。而人们应该求证的,是生命与世界的本质与本源。
说老子是孔子之师,不仅是因为有史料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而是他们之间确实有思想传承关系,突出地表现在对待鬼神的态度上。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存而不论、敬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更关注人之所需、世人应追求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实现。
而道家思想,在另一种境界上强调对世事与世人的关注,以求清静无为、合于自然。这既是对自身的态度,也是对鬼神的态度,并没什么不同。
再回到上古时期对待鬼神的问题,对神灵的祭祀并不等同于后来的宗教。个人观点,宗教最核心的特点,其实不在于有神无神、不在于信奉什么神灵,有的宗教比如佛教,从教义上看,甚至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有神论。
宗教的关键,是以某种神灵崇拜或精神信仰为基础,制定了用以指导或限定世俗生活的各种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确立这些规范与准则的权威性,更多的不是源自于它们最初的合理性,而是通过将其仪式化、神秘化与神圣化。
比如儒家并非宗教,但有人若将孔子的思想立为神明的教义,将其仪式化、神秘化与神圣化,就有异化为儒教的嫌疑……呃,好像已经跑题了,就此打住!
中国历史上尽管也有过像商那样笃信鬼神、巫风大行的朝代,但经过东周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启蒙,“其鬼不神”的态度,若隐若现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始终。
祭祀虽然很重要,但它更多的只是一种象征、符合世人制定的礼法、满足人们自身的需求。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解决自身的问题,尽管可能会信奉鬼神,但精神上并不依赖于鬼神。包括诠释上古时占卜记录的《易经》,若仔细读都不是讲鬼神的,而是分析人们在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做事。
这反映在上古神话中,比如大禹治水,与古中东文明的大洪水传说相比,解构方式与思想内涵都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为何会成为中国,中华文明为何与世上其他文明的演化历程有所不同,萌芽早已埋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不是当代某科技公司的广告词,也不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才提出的启蒙口号,在中华古已有之。文中恰好写到了这一段历史背景,因而有这篇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