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秋风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这才接着说道:“边令诚确实是一个奸诈小人。厉某在书上看过安史之乱的记载,后来肃宗皇帝登基,将边令诚斩首示众,这个奸贼落得如此下场,也算得上是罪有应得。”
李宗扬点了点头,口中说道:“厉先生说得不错。只是李隆基被猪油蒙了心,压根没有看出高力士和边令诚这两个奸贼的真面目。他被高力士蒙骗,不只没有责罚边令诚,反倒给边令诚加官晋爵。如此一来,寒了忠臣良将的心,再也没有人愿意为李隆基卖命了。
“潼关失守之后,叛军大举西进,兵锋直指洛阳。边令诚在潼关断送了两支兵马,逃回长安的不过几千残兵,是以接到叛军杀奔洛阳的消息之时,李隆基手中已经无兵可用,压根守不住长安。而且李隆基已经吓破了胆,即便手下有兵有将,也不想再留在长安,只想远远逃走,免得被叛军或擒或杀。其时他已经册封李亨为太子,李亨劝说李隆基前往朔方,倚仗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大将,尚能与叛军一战。
“李隆基听了太子的主意之后,心中犹豫不决,又将杨国忠召来,商议应当逃往何处。杨国忠素来与太子不和,以为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太子一党,李隆基到了朔方之后,必定被太子架空。到了那时,没有李隆基庇护自己,太子非得害了自己的性命不可。念及此处,杨国忠故意装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对李隆基说道,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一向与太子交好,眼中只有太子,压根没有陛下。太子平日里给了二将许多赏赐,常常将郭、李二人比作尉迟敬德。陛下若是听了太子之言,仓皇前往朔方,兵权为郭、李二人掌控,只怕……
“杨国忠说到这里,故意嗫嚅不语。李隆基是一个狡诈之人,如何听不出杨国忠的弦外之音?昔年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外偷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参与玄武门的诸将之中,以尉迟恭的功劳最大。据说太宗皇帝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又催动坐骑追杀李元吉,不想马失前蹄,将太宗皇帝摔落到了地上。李元吉瞧出便宜,立时转身扑到太宗皇帝身边,用弓弦套在太宗皇帝的脖颈之上,要将他活活勒死。太宗皇帝从马上摔落,仓促之间无法从地上爬起来,竟然被李元吉压在了身下动弹不得。眼看着太宗皇帝就要被李元吉杀死,尉迟恭冲了过来,一剑斩下了李元吉的首级,救了太宗皇帝的性命。
“尉迟恭下手如此狠毒,那是因为此前他与李元吉结下了梁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对太宗皇帝极为忌惮,一直想要将太宗皇帝除掉。只是太宗皇帝手下猛将甚多,如秦琼、尉迟恭、程知节等,每人都是万人敌。若是不将这些猛将除掉,想要杀掉太宗皇帝,势比登天还难。是以李建成和李元吉打算先想法子将太宗皇帝身边的猛将杀掉,使得太宗皇帝失去护卫和羽翼,再杀他就容易多了。
“其时太宗皇帝手下最勇猛的将军便是秦琼和尉迟恭。秦琼为太宗皇帝征战多年,每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号称秦王帐下第一猛将。据说太宗皇帝带兵征战之时,若是敌军有骁将在阵前耀武扬威,必定会派秦琼出马与敌将争锋。只要秦琼出马,必定会将敌将斩杀,太宗皇帝趁机率领大军冲击,敌军不是被打得全军覆没,便是被打得溃不成军。如此一来,秦琼虽然立了许多战功,但是身上伤痕累累,甚是惊人。大唐立国之后,他多在府中休养,极少领兵出征,是以李建成和李元吉以为秦琼已经不足为惧,打定了主意要先除掉尉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