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怜黑二姑的一帮子人,如秋菊、来顺、李忠等一应众人,此刻心里感觉如释重负一般,连日来压抑在心头的巨石终于松动了。虽然说还有这最后的一天一夜,保不齐还能发生什么,但是大家都相信,都抱定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黑二姑平安无事。
黑二姑应该也是吉人天相,安然无恙,肯定会没事。
就这样,大部分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家你传我,我传你,急着把黑二姑至今安然无恙的好消息传递给众人。大家心里都在默默的为黑二姑加油助力,希望她安全挺过最后的一天一夜。
何六和另一部分看热闹的人,听到有人说黑二姑没发生什么问题,他们感到没有热闹可看了,心里空落落的有些失望。
这些人转头又议论起来,是不是这六天六夜有什么猫腻,也许黑二姑身上藏着什么宝贝,就像仙人一样,吹一口仙气,就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有人说,黑二姑是仙宿下凡,神仙托生。她身上有个聚宝盆,想什么就有什么,要什么就来什么,甭说七天七夜,再有这么个几十天几十夜的,她也不在话下。
有人说,黑二姑是一个地仙,会掐诀念咒,懂得搬运之法。她手指着什么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水和粮食,她想吃点什么,就从远处搬运过来。这几天,她根本就没有渴着饿着。
有的人说的更是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就好像亲眼看到了一样。他说前几天夜里因为跑肚拉稀,晚上出来解手,突然看到天上红云密布,香气弥漫,空中隐隐还有仙人的影子,好像还听到天空中传来的声音,具体说了啥,自己因为害怕,没有听清楚。当时都吓惨了,本来想去解手的,结果一脱下裤子,屎也忘了疴,心里一阵子紧张,最后又提着裤子回来了。
还有人怀疑,是不是没有锁好门,有人偷偷的给黑二姑送水送饭。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传闻颇多,神乎其神,越传越神,李府上下滋生了这样那样的传言。
大厅里,李老太爷、太夫人和老爷夫人等人聚在一起,正在商量着明天的事情。
如果黑二姑安然无恙,富贵必须要跪着迎接黑二姑回来。别看着富贵发誓的时候言之凿凿,万一明天变了卦,再六亲不认呢?他要是认怂,履行诺言还还办,要是狗熊不认铁勺子,破罐子破摔,那可咋整?
富贵的父亲唯唯诺诺的说,不能吧,富贵这孩子,那天可是发了毒誓的,我感觉他不会这么不讲理。
老太爷接着说,哎呀,这话那,容易说,这事啊,最难办。要是讲理都好说了。就害怕没有理,还不论理。你们没听过咱益寿的老话?要是论理,还不斩魏塾来。
李老太爷口中提到的魏塾,不知出生于哪一年,卒于1780年。他是益寿城里人,兵部侍郎魏琯的五世孙,性格耿直,见义勇为,颇具肝胆。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山东巡抚国太(满族镶白旗人)以皇帝游泰山为名,私加田赋。当时正好遇到益寿连年歉收,民不聊生,百姓无力负担。魏塾带头倡议拒缴苛赋,群众纷起响应。
县令劳敦樟(安庆人)闻知,惊虑不安,将魏塾叫到县署,查问抗缴田赋之事。魏氏义正词严,直言不讳。县令心虚理屈,以“弗拒,亲族可免”为条件,笼络他不要聚众滋事。魏塾当即义正辞严的回答:“免我亲族,害及百姓,大不可!”
鲁东巡抚国太得到劳敦樟的禀报以后,既恨又怕,于是与劳共谋,设下陷害魏塾的毒计。他们先买通了益寿城西一个与魏相识且又品质卑鄙的庞某,唆使庞某以治学为名向魏塾借阅《明史》,然后在借阅的《明史》中,偷偷加眉批骂吴三桂是个“夷种”,随后乘魏塾不在意的时候,将书送还了魏家,最后庞某再到县衙出首告密,诬陷魏塾。
时值大清国文字狱治罪甚严,魏家遂被抄家,祸及九族,就连祖茔之中的林木也被锯头箍铁,提前听到消息的族人,大多都更名改姓四散逃亡了。就这样,国太、劳敦樟阴谋得逞,制造了这起阴险毒辣、骇人听闻的特大冤案。
魏塾被杀于青西州东关教场,因他是为了百姓请免苛赋而被诬杀,在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途经青西州的益寿人,大多数都要到东关教场去凭吊祭奠一下,借此表达内心的崇敬之意。
时至今日,益寿地面上仍然流传着“论理不斩魏塾”的俗语。只不过白云苍狗,过眼云烟,大千世界,时事变幻。许多陈年往事,无论大事小事,轰轰烈烈的,微不足道的,最终都将成为尘封的故事,一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这句话的来龙去脉罢了。
按理说,李老太爷的怀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像富贵这种富家子弟,多数都喜欢率性而为,想一出是一出,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说话办事很少考虑后果。自己爱咋地就咋地,有的时候,翻脸比翻书还快,要是作出这种翻脸不认账的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种可能。
要真是不论理了,那可如何是好?
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明天究竟会怎样呢?究竟是和风澍雨,还是疾风骤雨,电闪雷鸣?
唉,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