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赵咏梅和老两口回到陕西老家后。
陕西那时候一直闹灾荒,老两口和赵咏梅回去的时候,他们村刚刚从上一次的灾荒中恢复过来。朝廷发了点救济,日子勉强过得下去。
村子里的那口老窑洞已经破败不堪,老两口上山割了些茅草,和泥做了些泥坯砖,把窑洞修补了一下,三个人也就住了进去。
老两口好说歹说的从村里张大户那里赁了块地,种上了糜子,日子也算是安顿下来了。
老两口虽然是村里的老人,但多年在外,现在反而成了外来户,村里的孩子往往扎堆抱团,对外来户的孩子有些疏远,不跟他们玩,所以十岁的赵咏梅也一样受到了孩子们的集体敌视,一开始的时候,说敌视也许有些严重,总之就是不肯跟她玩,也不让她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来。
赵咏梅是个高傲的性子,绝不会为此而巴结他们,反而表现出对他们这群野孩子的反感,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村里的孩子们真的对她产生了敌视。当然,赵咏梅也不在乎。因为她本人是打也打得骂也骂得,那帮孩子很快就见识了她的厉害,不和她玩,但也不敢找她的茬。
但村里还有一个孩子和赵咏梅是一样的待遇。但孩子们对于她与其说是敌视,倒不如说是敬而远之。
这孩子被那群孩子叫做“吃人的”。每次她远远的走来,那群正玩的好好的熊孩子们一看见她露头,便大喊着“吃人的”来啦,轰的一声,四散跑了开去。就像是躲避瘟神似的。
赵咏梅不论心智比那些熊孩子多么成熟,也毕竟还是个孩子,有孩子都有的好奇心。她很好奇,那孩子到底有何种魔力,竟让那些孩子们一看到她就怕的四散跑开。他们都叫她“吃人的”,难道她吃过人不成?
可这女孩看上去文静秀气,木讷老实,貌不惊人,语不高声,完全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的样子,根本就和“吓人”两个字拉不上关系。
赵咏梅私下里也问过养父养母,这孩子是怎么回事,但她的养父养母只是摇着头叹气,嘴里喃喃嘀咕着,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啊,就不再说什么了。她也始终没有问出什么来。
赵咏梅当然不肯就这样善罢甘休了。村外的山峁上长了许多酸枣树,这时节正是酸枣变红的时候,那些酸枣大不过手指顶,皮薄味酸,对于现代人来说绝对难以入口,但对于那时节没有什么零食的山村孩子来说就是美味了。
村里的孩子们时常搭伴去村外山上摘酸枣,有些酸枣树长得位置颇为险峻,往往需要几个孩童一块合作才能满载而归。但赵咏梅胆子又大,体力也好——她毕竟出身于武林世家,小的时候武功的底子是打好了的,往往一个人就能摘得比他们一群人还多,常常气的那帮孩子们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