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是修士,同样是以宅为主的特性。这样的人,作为宾客的时候,会有两种倾向。一是担心别人接待不够隆重,二是担心别人接待得过于隆重。
接待不够隆重,等于小觑了自己,小觑了自己的门派,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接待过于隆重,又是怎么回事呢?
此处正好有一比:城市女被凤凰男初次带到乡下时的情景。
想想,七大姑八大姨的,一个个上来搭话。就算全都是善意的,总得回应吧。还有,那么多人,怎么记得住?忘记了谁,都有可能被夸大成为轻视了谁。是不是很紧张?
以宅为主的特性,决定了修士并不喜欢跟太多的人搭话。
而如果接待的人不多,又会显得接待不够隆重。
于是呢,接待的人,就分为两起。一起,是有发言资格的,另一起,是没有发言资格的。
吕林兰这种记名弟子,就是没有发言资格的。起个背景板的作用。
——
真正有发言资格的,其实只有掌门一人。此时的掌门,并不是掌门,而是负责接待的人。由于没有其他合适的人,因而掌门才亲自出马。
来宾与掌门寒暄,提起旧事。那些旧事里面,很可能就有某个亲传弟子的身影。那个时候,那个被提到的亲传弟了就享有发言权了。没被提到的,仍然没有发言权。
这样一来,就能够既隆重,又不会过于隆重了。
——
在中域,一般来说,亲传弟子与记名弟子并没有直接关系。
以前,炎龙宗林景胜那儿,练气的时候是记名弟子,筑基之后晋升为亲传弟子。那种现象,其实是修仙不发达地区所滋生的另一种奖励机制。
中域这儿,灵气充沛,修仙发达,这种变相奖励制度,也就不复存在了。是记名弟子的,除了极个别立下卓越功劳之人,通常终身都是记名弟子。亲传弟子,通常都没有经历过记名弟子那一遭待遇。
成为亲传弟子还是成为记名弟子,是什么决定的呢?如果是妖兽,那就是血脉。现在是人修,那就是资质。血脉的因素不是没有,而是极少。天道限定了,修为越高,子嗣越难。所以利用血脉关系走后门成为亲传弟子的极少。
但是,就算在中域,掌门的亲传弟子,却又是个特例。
掌门的亲传弟子,相当于太子,是下任掌门的储备人选,并不是真正的亲传弟子。于是乎,掌门的记名弟子,同样也不是真正的记名弟子,而是亲传弟子的后备。
也就是说,吕林兰现在展现于来宾面前的身份是:即将成为下任掌门后备人选。
——
来宾们跟掌门在寒暄的时候,时间稍长,就不能一直盯着对方看。眼睛自然就会望向其它地方。有时候,就会望到吕林兰。
男多女少,万绿丛中一点红,倒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并不怎么重要。
对于凡人世界的军营来说,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那是因为士兵有强烈的荷尔蒙。
现在,来宾是修士,而且还是高阶修士。荷尔蒙极少,或者说基本没有了。因而“万绿丛中一点红”什么的,也就是留下一点视觉上的印象。并不会直接刺激出喜欢。
——
所以,多数来宾,仅仅是知道乘风派这边,接待队伍里有个女子。
在这里,知道,还不等于记住。
眼睛一看,神识一扫,非常复杂。说个简单的,那就是拿相机照了一张。
也就是说,来宾们眼睛一看,神识一扫,就记屯几亿相素。但是他们心中关注的,可能一个相素都没有。如果有需要,他们翻看自己的忘记,倒也能记起来。但此刻,多数来宾并没有主动去记住吕林兰。
多数没有,对立面,就是少数有。
说少数有,其实这个比例也大了点。因为一般说多数少数,都是三七开。
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多达三成的少数来宾去记住吕林兰。
但是,却有多达三成的来宾去打量吕林兰。
为什么打量呢?第一动因,还是因为“万绿丛中一点红”。
第二个动因,恐怕就是吕林兰所站的位置了。
吕林兰所站,是记名弟子的最前面。再进一步,就是亲传弟子了。那么,吕林兰会再进一步吗?
判断一个人会不会再进一步,依据通常是这个人以前的进步情况。
倘若吕林兰最初成为记名弟子的时候排列在最后面,共有二十名记名弟子,吕林兰每年上升一位。那么,二十年之后,吕林兰就站在最前面。朝此速度,下一年,那将会成为末位的亲传弟子。
但实际上,此前若干次门派高层聚会时,都没有吕林兰的身影,同时也没有听说过吕林兰这个人。她一出现,直接就站在了记名弟子的最前面。于是乎,下一次,就算吕林兰站在亲传弟子的最前面,那也是极有可能的。
这两个动因,让那三成来宾打量了一下吕林兰。
修士的打量,绝对不是看五官看相貌看风情,而是看修为,和看与修为有关的其它。
看修为,吕林兰是金丹大圆满。这个修为,只能说不输于男弟子,并不算多么出奇。于是乎,这一项,就忽略了。
与修为相关的其它——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练气期,那绝对是资质。
筑基期以上,就变为悟性、毅力、心性等各方面。对这个,每个修士的看法还略有不同。
但现在,吕林兰就站在那里。来宾们只能远观,还不能久看。匆匆打量几秒,能看出什么来呢?
能够看出的,无非就是一个人的神态和气质。
——
前面说了眼神、神态和气质。到这儿,变成神态和气质。是因为角度不同。
前面三个,是吕林兰展现出来的。后面两个,是来宾打量时会注意到的。
实际上,在那些来宾心里,自认为注意的,并不是神态和气质,而是气度。
但气度又是什么?此处不要看词典。
真正答案是:气度,就是来宾们的自以为。
这样的误解很多。譬如:修为高了,学问也就高了。
所以,在吕林兰静止,来宾们又只能匆匆打量几秒钟的前提下,实际上来宾们注意的,并不是气度,而是神态和气质。
眼神呢?因为不能对视而忽略。想想吧,如此场合,如此高端的来宾,一来,就跟接待方站在后面的女弟子对视,那将会多么荒诞。
于是乎,来宾就读取了吕林兰神态的温和和气质的温暖。
两个都带温字,但却是一个让人亲近,一个让人保持距离。
那绝对是违和的。
因为违和,所以就记住了。倒也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