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不仅让稼不生,并且人畜饮水都成问题。
当然,人的忍耐,也是很强的。
这些百姓忍到现在,只能说还没被渴死。
实际上,此刻,吕林兰等人所站之地,其实已经出了旱灾的范围。
但就算如此,此地也仅仅是不缺水,而不是丰水区。
树木生长,没有问题。偶尔也有一道泉水。
但逃荒的难民,人数太多。再加上盛水的容器问题,所以,饮水问题还没有得到缓解。
所以,在见到吕林兰挥手下的五秒雨之后,才会那么激动。
——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盛水容器。
古时的民众,自然是没有玻璃瓶、塑料瓶什么的。军用水壶,更不可能有。
在家,居住状态下,到井边打水,用的是水桶。屋里自然是水缸。
那个水桶,是木料做的。
当然是实木,古代也只有实木。
木头做的桶,会不会漏水,这是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浸泡桐油。二是用力沾合。两个办法,都要用到。
浸泡桐油、晒干,再浸泡、再晒干。至少三次反复之后,才算完成。
自然,在浸泡桐油之前,那些木料,就已经加工好形态了。
把木料摆好,摆成桶的形状,再用力箍紧。
用多大的力?应该说,凡人最大的力,都不够。
必须借助工具,产生大于凡人的力量,最后才能达到要求。
这样一说,另一个先决条件,也就很明显了:一般的木料不行,会被压烂,需要用到上好的青冈木,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厚度。
青冈木,在现代,是做菜板的。
可想而知,那木头会有多重。
七十年代,农户家的一对水桶,通常有八十斤重。古时,材料更差,制作工艺更落后,水桶也就更重。
所以,那水桶,在家用一用,还行。出远门,是绝对不能带的。
——
影视剧里,沙漠侠客携带的盛水工具,通常是水囊。
那水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中古时期,明朝左右,用猪、牛、羊的皮,制成。再久远一点,就直接用猪、牛、羊的膀胱制成。
所以久远的古代,水囊装的水,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灭火的。
未经加工的膀胱制成的水囊,只要扎紧,就不漏水。而未经加工的猪牛羊皮做成的水囊,则会漏水。
中古之后,工具改进。猪牛羊皮做成的水囊,能够不漏水了。那之后,才成为沙漠侠客随身携带的盛水工具。
但那也有个条件:就是猪牛羊皮足够多。
猪牛羊皮很多,才会催生出先进的猪牛羊皮的加工制作方法。
很显然,草厚、平原、高原地带,猪牛羊皮才多。土壤肥沃、广泛种植粮食的内地,猪牛羊皮并不多。
当然,真要说起来,比起草厚、平原、高原地区,内地的技术更先进。
内地自然也产生了更加先进的水囊制作方法。
材料是布。
像纳鞋底那样,一层层的布糊起来,凉干。这自然是为了增加厚度。
糊的时候,由面粉加水制作而成的浆糊,就不行了。不能用水,必须用蛋清。
制好的布壳,跟水桶木料一样,要在桶油中浸泡。
之后,最基本的部分,就算完成了。
这种用布制成的水囊,一望可知,不是平民用得起的。
因此,这种水囊后期还有绣花的工艺。通常是满底暗纹绣。绣的时候,还不能绣穿了;穿了就漏水了。其手法就像双面绣那样复杂。最后,外面还要做个套。水囊的口,还要跟什么玉什么骨进行镶嵌。
——
这样大家就知道了,眼前这些逃荒的民众,都是没有水囊的。他们盛水的工具,就是罐。通常用的是瓦罐。富裕人家,用的无非就是瓷罐。
无论是瓦罐还是瓷罐,都是易碎的。因此,一人带一个,是不可能的。只能由成熟稳重之人携带。
于是,所带的水,就少了。
可想而知,他们会有多口渴。
——
除了口渴,还有饿肚的问题。
所以,要救一场旱灾,仅靠下雨,是不够的。
——
还好,吕林兰擅长触类旁通,看事情往往举一反三。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
首先是告诉民众,不用逃荒了。这里有仙人能降雨。
其次是告诉民众,原地等待。有仙人依次发放食物和水。最长等待时间,不超过一天。
告诉民众,用那种不加密的传音,就行了。
发放水,好办。有碗的,拿碗装;有罐的,拿罐盛。什么都没有的,张嘴就是。
食物,是什么呢?当然是辟谷丹。
所有的丹药里面,就只有辟谷丹,是凡人可以食用的。
为防止意外发生,吕林兰还特意传音告诉民众,每个人,只能吃一颗。吃两颗的,会爆体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