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晓住院,一千块钱?”听郑嫂子传话,叶英瞬间就蒙了。
“是隔壁那个孩子回来传的话,你看你俩谁去医院?我知道这几年你们一直在供俩孩子读书,经济有点紧张,家里还有三百块钱,你先拿去应个急”郑嫂子就是属于雪中送炭的人,过来传话就把这事考虑到了,将手中的钱递给了发蒙的叶英。
叶英连忙道谢,卫东从房间里翻了一会儿,拿了四百块钱出来,这还是刚卖了两头肥猪的钱,准备凑到明年给孩子们缴学费的。
“还差点钱,住几天院还要生活费这些,我去找马利或刘娟看看。”叶英回过神赶紧跑去弟媳家借钱。
楼房修好的卫东夫妻俩,并没有过上像李家沟人眼中的一番风顺的日子。还完修房的借款,晓晓时不时生病开支,同时供养两个孩子上中学,每学期的学费书本费,每月的生活费,全靠地里刨出来和叶英喂些家畜补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夫妻俩过年都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孩子的穿着都是兄弟姐妹们逢年过节,生日这些给添置的。一下子要拿出一千块钱,还真的是一笔大数目。
“晓晓住院了,你大嫂去医院照顾她。这一病花掉的钱,他两口子又要挣半年了!”井边一群妇女在洗衣服,郑嫂子和刘娟闲聊着。
“这孩子什么都好,就身体差。哎,大嫂他们这日子过得也恼火。卫红还在说明年喊大哥一起去打工算了。”刘娟这几年一直在家种庄稼带孩子,卫红打工,家里条件在李家沟还是数一数二的好。
“照我说,晓晓明年初中毕业了就不要她读书了。去打工嘛,现在读书有什么用,看我家晓山这几年打工还不错。他们这样供两个孩子读书,累死累活的,日子越过越回去了。不划算。”赵霞很满意晓山这几年寄回来的工资,明年正月,自己也要修楼房了,紧接着就是谈媳妇,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幸好没去读那个什么高中,白耽搁几年时间,还不如打工来得实在。
“现在供娃娃读书是有点恼火,特别是他家,两个娃娃都还读得,你让谁不去读书嘛?这不是害人家一辈子吗?以后会抱怨大人偏心的。再苦再累,上了大学读出来了就好了。”陈梅从卫民口中知道,这几个孩子读书读得,说不定这李家沟就要出几个状元了,不赞同目光短浅的赵霞的话。
“就是,读得书就要供他们读,有知识有文化打工挣钱都要快些。大嫂他们再苦几年就好了。”刘娟吃过少文化的苦头,心里想,如果能考上大学,经济上自己和二嫂马利肯定是会支持一下的。至少借钱时不用去找外人吧。
“你大嫂给我说过,也不是你大哥不想出去打工,实在是你们三家的男人都出门了,家里没一个主心骨,栽秧打谷犁田打耙的,三家人十多亩地,不可能丢荒吧?”郑嫂子对这三兄弟的团结很羡慕,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真正的能做到像他们几弟兄几妯娌和睦相处不斤斤计较的还是少。自己娘家兄弟媳妇几个就为分家时父母给谁多分了、父母又偏心谁了这些没踪没影的事斗得鸡飞狗跳的,现在她回娘家都不知道该去谁家吃饭才不会引起矛盾了。
“是啊,大哥就是吃得苦,这些年,二哥只有农忙时回来帮了一下忙,我们卫红一年到头都看不到人影。几家人的重活全是他一个人包干了。”刘娟谈起大哥,心里也是满满的敬重和感动。难得的是,大嫂也不是那种尖酸刻薄的人,要不然,就只是家里的挑抬就够她喝一壶了,哪来这么好的逍遥日子过。
“不能出去打工,又没个手艺,就靠地里刨食,供两个娃娃读书,眼看晓晓生病又陷了一千多块钱进去。他俩的日子,恐怕越来越难了。”叹了口气,郑嫂子清洗完最后一件衣服拧干,一手提盆子一手提水桶回家去了。
“要不,喊你大哥去挖煤炭嘛。我兄弟挖煤炭,一个月能挣三四百块钱。上班时间三班倒,只干几个小时,还能照顾得到家里。”赵霞很少这么热情的出着主意。
“可以,挖煤炭还是挣钱,就是有点危险。”陈梅觉得主意不错。同时,也分析着厉害。
“这有什么,生死由命,福贵在天。哪行哪业不危险的。都是各人八字带,你看那些命不好的,算命先生还会说‘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呢。”赵霞信命,这井边洗衣服的几个妇女也都信。看看抢婚赢了的兰芳,看看叶英,这不都是命中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