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眼前的十五人,最小的七岁,最大的比贾琏都大,已经二十多了,都成家立业了孩子都三岁了。
可是基本都是贾琏的小辈,有和贾琏平辈的,也比贾琏年岁小。
见众人站立好了,张家舅舅先是一顿发言,基本上就是激励士气的。
然后何家舅爷讲话。说的内容与张家舅舅说的意思差不多,但是就是没有一句是重复的。
最后到了贾琏。看来这领导开会从古到今都是一个套路。
贾琏也没说什么鼓励的话,而是让人一人给了一包东西,都是贾琏这段时间准备好的。
有盖的三层方形提梁篮子,全是用又轻又结实的细篾编织而成,四角包铜,提梁上镶有金属花片,盒盖和提梁两侧,镂有各色吉祥花样。提篮四壁和上下底面玲珑透光,以便进场被搜检时,搜检者可以看清篮中所携有无违禁之物的考篮。
考篮里包裹着上好的号顶、号围和号帘。还有一把锤子和钉子。这是用来遮挡号子的。
还有一些口袋,口袋里装着米面饽饽,还有卷袋、笔袋,还有包菜包蜡的油纸,也都收拾得妥妥贴贴。
考篮第二层是搁饭碗、茶盅的,还有一分匙箸筒儿,还有鸡鸣炉,铫子、蜡签儿、蜡剪儿。里面有一些小包包还有冰糖、莲子和剥好的桂圆。
甚至都考虑到他们会不会被安排进底号。
所谓底号,就是贡院里的茅房都设在每条考巷尽头,考生便溺全在其中,考棚一排挨着一排,两排之间狭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通风不畅,茅房清扫又不及时,开考头一天下午就恶臭不堪,尤其紧挨着茅房的那几间号舍,简直臭气熏天,所以称之为‘底号’
没进考棚前谁也不晓得会不会被安排去‘底号’,有几个袋子里有檀香,有佩在身上的香袋香饼,还有口中噙的片香,有备无患,要是用不上最好。
甚至还有万应锭、紫雪丹,参片之类的成药。
另外还有一盏四方透亮玻璃,中间插着蜡烛的抗风灯。
墨盒也是稀罕物件,盒里头有绵垫儿,可以事先调好又黑又浓的墨汁注入盒内,注入之后开盖即用,省去了动笔时要磨墨,磨不好墨色又不浓的麻烦。
事无巨细,全想到也全都帮着准备了。
众人无不感恩啊。
接着贾琏给安排的书童也进了场,背起了考篮,带着各位小爷,坐着马车,前往京城内的考场了。
贾琏也结束了自己的休假,回了礼部。
整个礼部也是一片忙碌,连贾琏这个不受待见的,都被抓了出来,干起了跑腿的琐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