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稷下学宫,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老师称为“稷下先生”,可以兼任田齐政权的军师智囊团成员,也可以自行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誉为稷下学士),进行学术研究。
超出田齐政权预期想象的是,“稷下学宫”的兴盛,一段时间竟促成了当时有名的“百家争鸣”为齐国图强建立霸业夯实了理论基础。
在田齐政权的重视和厚爱下,稷下学宫成为齐国的金字招牌,得到政策上的优待和支持。稷下先生、学士不仅可以不治而议论,也可以不任职而论国事,且据其意愿可向田齐政权申报功名,若获认可,还能受封“上大夫”,享相应的爵位和俸禄。
在这样灵活而又机动的教育理念支撑下,稷下学宫一时教学相长,迅速成为战国时期各学派交流荟萃之地,营造了百家争鸣的浓厚学术氛围。
稷下学宫最兴盛时,云集了儒、道、法、农、名、兵、阴阳等各家各派有影响的学者。
该学宫官私两学性质最多学生达到了三千多人,也就是田因齐之子齐宣王时期,不过也逃不过秦王嬴政的统一大业,一百五十多年的辉煌学宫便随朝代而毁灭,直到现代连遗址也不能确定,但不能否认的是稷下学宫带给后人宝贵璀璨夺目的千世文化:百家学术。
学宫内,宽敞的大殿内跪坐着几百人,都是殷殷学子与各门大家,而正中主位上丝团上跪坐着玉冠齐王,旁边有位美妇人,王后虞娟之,亦称虞姬。
中间突起主木台上.坐着两个长须士子打扮的中年人,两个木案几上摆着一些竹简。
其中一中年文士者乃当世大儒孟子孟轲,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他是继承孙子儒家思想道统领军人物,主张仁政,亦是率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者,后世称之为亚圣。
对跪而坐的也是一个士人打扮,儒巾玉冠,脸上却长着连鬓大胡须的昂扬七尺之躯。
他就是田忌,妫姓,田氏,名忌,字子期,陈郡人氏,出身贵族,与齐威王田因齐是同一族人,身居上将军要职。
坐着中间高九寸的主位上,齐威王悠悠然轻扫了众多名家学子,心内却不象表面那么平静,纵观天下大小诸候国,似齐国名士学子之多连富有的魏国也没有,这种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的感觉简直就是不要太好。
诚然下坐者肯定是良莠不齐,但可万里挑一择其英才,最为让他得意的是英才论政,而又不用位列朝堂造成势力纷争。
他所付出的只不过是一个上大夫、大夫之类的封号,以及奉禄安排好食宿,讲的他认可,就选,不对就略过,可唯称心如意,不像在朝堂上一点小事吵的人头晕脑涨,选择那方都是造成忧怒怨气。
现在好了,英才们自己去争议,他置身于事外,论政后他从不表示那个评论大不好,那个讲的妙。
学子名士只能从诏令上看出采纳了何人的意见,而齐威王的聪明在于不当场站台,避开了当面打脸的难堪,加之还出资各名士著书立论,所以开论坛以来一直吸引着天下名士汇总,最后稷下学宫变成了一个天下学子朝圣之地。
他能不得意吗?确实,齐威王这一手可谓神来之思,刚上位不久,现在的他在潜伏,静观朝臣之争之腐败。
还没有弄出一个淳于髡以隐喻讽刺劝诫齐威王不要沉迷酒色、懒怠朝政,故引出流传后世的: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劝世典故!
“咳咳~诸位大家先生学子们,现就西秦求贤令一事来作今天的论政大题,诸位可各抒己见,孟子与田忌将军先行开题……”
孟子原本游走于列国讲学,到达齐国,被齐威王盛情邀请在稷下学宫讲学论,三天内大小议题辩论会上激烈争议不断,此等学术氛围让他始料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