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厮原是沈江东的心腹,最是伶俐不过的,上气不接下地道:“说起来,竟然是公爷出事了!头里出太皇太后的孝,礼部说起了给太皇太后加谥号的事情,陛下便说也要给仁康皇太后加谥。可是端王爷抬出靖国公的旧事来不允,与陛下闹了个满拧不说,陛下昨儿微服去西山营阅兵,竟然遇上指挥使谋逆!”
沈江东虽然出任金吾将军,名义上统领京营,但是众所周知,端王控制西山营多年不曾放权,沈江东忽然想起一事:“刚上任的西山指挥使是孟光时?!”
小厮揩了汗说:“正是!”
江枫追问:“陛下如何?孟光时如何?”
小厮答:“陛下安,孟光时当场被戳烂了。”
沈江东呆立当地,对江枫道:“你早些歇息,我带两个人连夜回京。”
小厮道:“下雨了……”
“必须回京!”沈江东道。
江枫却道:“我不问孟光时此人有什么故事,你放心就是了。我不累,我们一起走罢。你也不要急,一则近时你都不在帝京,担得干系有限;二则你着急也使不上力,白让人钻空子。”
沈江东应了,思量着孟光时是今上的人之事不告诉江枫方为上策,这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是他自己又猜不透今上的心思。忽然想起来沈浣画和思卿姑嫂是知道孟光时之事的,不知道思卿作何感想?
思卿被沈江东念叨,不禁打了个喷嚏。她和萧绎初见时,萧绎便是秘密去见这位时任端王府长史的孟光时。孟光时不是端王的人,是萧绎放在端王身边的耳目,一向对萧绎忠心耿耿,如今萧绎却想牺牲孟光时来打压端王。她不禁想起小时候听过、早已经被禁的俚曲里有“君王下旨拿功臣,剑拥兵围,绳缠索绑,肉颤心惊”的句子。
“端王虽然对孟光时百般笼络,但孟光时对三哥忠心耿耿从无二志。我知道上阳郡的事和皇太后制谥事勾起了你的伤心事,可是今时就非拿孟光时开刀不可?”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萧绎叹道。
思卿终于面露不屑,忍不住又道:“孟光时虽然做过端王府长史,又是受端王举荐出任指挥使一职的,但如今他是嘉国公、金吾将军沈江东的下属。迈出这一步必然会牵连到嘉国公,要动端王,舍掉一个孟光时足矣。”
“孟光时升任京卫指挥使还不足一月,和沅西也就打过一两次照面,牵连不到沅西。”
思卿挽袖添香,冷冷道:“要动端王和孟光时,这个时机选得好。人人都以为是端王和孟光时密谋已久,故为孟光时谋得京卫指挥使一职,好便宜行事。但无论如何现在孟光时是嘉国公现在的属下,嘉国公岂能不受牵连?”
萧绎一时无话可答。
昨日西山营的事,萧绎细细告诉了思卿。思卿心知他得知了上阳郡主之死,内心愤懑。当年老敬王就是拿“谋逆”扣给靖国公府逼死靖国公的,萧绎至今都未能给舅父翻案,故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然而这么说也不对,一则逼死靖国公的是敬王不是端王,二则孟光时本是萧绎放在端王身边的人,又不是端王亲信,着实无辜。
思卿见萧绎面无表情,忍不住轻声冷笑道:“‘十年磨一剑’,不晓得是谁磨的剑,也不晓得这把剑到底为谁所用。”
萧绎佯装没听见,并没接思卿的话。
雨夜漆黑的街上,有人撑着素色的油纸伞,那伞仿佛黑夜湖面上一片小小的枯叶,不知将会飘向何处。撑伞人一身小厮打扮,悄悄靠近端王府邸,叩响了王府一处角门。
过了好久,王府的伴当探头问:“是谁?”
“我是小七姐,有要事禀报王爷。”
伴当连忙开门迎她进去。
端王府书房内烟雾缭绕,端王与幕僚们刚刚散会。素色纸伞搁在了书房外的滴水檐下,露出一张柳眉樱口的粉脸——正是端王的幕僚七娘子,她昨日在西山营充作营艺伎,今上在孟光时营帐中用膳时,弹琵琶助兴。
端王的腾蛟纹略深了些,蓄起了长须。他仰坐在圈椅中,双目闭着,眉心紧拧,一幅心事很重的模样。
七娘子轻轻进了书房,行礼道:“王爷万安。”
端王豁然睁开眸子,问:“你怎才来?孟光时那里究竟是怎么回事?”
七娘子沉默了片刻,道:“妾费了一点心思才脱身的,所以来迟了。依妾看,孟将军绝对没有弑君谋逆之心。”她微微抬眼,觑着端王:“孟将军是陛下所擒。”
书房外忽然传来一片请安声,她不禁一惊,却见端王继妃叶氏笑吟吟地端着羹汤掀开绣帘走进来,道:“这么晚了,王爷还不安歇?有什么事,明儿再议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