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玉米棒子挂着淡黄色的胡须,高粱也渐渐的低下了头。红薯藤长的铺天盖地,绿油油一片。红薯藤长得太旺,会影响红薯垄里红薯的产量,李氏每天都要去红薯地割红薯藤回家喂猪。田间地头除草施肥的活,都安排到了早晚凉快的时间,太阳当空的时候,人们都在家纳凉。
嫩玉米和红南瓜绿豆汤成了一家人夏季的主食。
玉米的做法很多,蒸玉米棒子、玉米粥、玉米团子、玉米干饭都很好吃。
今天,李氏掰了些嫩玉米,说中午吃玉米团子,刘氏就把石磨清洗出来了。婆媳三人把玉米粒剥下来,用石磨加水把玉米粒磨成玉米浆。
这些玉米浆带着浓郁的玉米甜香,慢火熬成清香的玉米浓汤,用凉凉的井水湃着。磨碎的玉米渣捏成团子蒸出来,糯糯的很有嚼劲,还带着淡淡的甜味。
炎热的正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人们手里拿着蒲扇,一边给孩子们扇着,一边嚼着糯香的玉米团子,喝着凉爽的玉米甜汤,惬意极了。
篱笆门开着,大秦氏端着两个盆儿直接进到院子里来,她喊了声:“三嫂子!”
李氏放下蒲扇忙着迎了出去。
“哟!都吃上了!”大秦氏乐呵呵的说道。
“刚吃呢,快,你也进来吃点。”李氏拉着大秦氏就要往里走。
“不了不了,家里人都等着呢!中午我做了些凉粉,给你拿些尝尝。”大秦氏递过来两个盆,大盆里装着鱼儿凉粉,小盆里是凝脂一样的凉粉块。大秦氏想着各家味口不一样,而且还有小孩子,就没有在鱼儿凉粉和凉粉块放调料。
李氏把凉粉倒出来,又给大秦氏捡了一盆玉米团子,两人聊了几句,笑眯眯的散了。
鱼儿凉粉其实就是把没有冷却的凉粉,倒入带孔眼的漏勺里,晃动漏勺,凉粉漏入凉水里,变成小鱼的形状。
张氏把凉粉拿到灶房拌好调料端过来,孩子们吃的没有放辣椒油,拌的味道清淡。大人们吃的就拌的色香味俱全,红红的辣椒油,青白的小葱花,黄黄的姜丝,白白的蒜末,还有绿绿的芫荽。
玉米团子就着美味凉粉,中午饭吃的都很尽兴。
三宝问李氏:“奶,咱家什么时候也做顿凉粉吃啊?”
李氏拿蒲扇拍了拍三宝的脑袋,笑道:“你哪天能不挨骂不挨打,奶就给你做凉粉!”
三宝想了想最近挨打挨骂的频率,有些忧伤,他默默的把剩下的凉粉倒到自己碗里,埋头吃起来。
夏日的夜晚,稻田里蛙声阵阵,草丛里夏虫唧唧。屋里热的无法入睡,一家人都在院子里纳凉。
由于蚊子太多,李氏拿了些麦瓤点火,又把周围散落的树叶堆上,制造出滚滚浓烟,蚊子昆虫熏的没了踪迹。孩子们在浓烟里追逐着玩耍,很快就被烟刺激的眼泪不断,他们只好闭着眼睛,在烟雾里伸手乱抓。
刘氏把一个又大又圆的簸箕搬出来,用湿布擦净了灰尘,扔在院坝里。孩子们在簸箕里躺着,大人们围坐在簸箕周围,拿着蒲扇给他们扇风赶蚊子。
孩子们躺在大簸箕里也不会安静下来,都抬着腿蹬来蹬去。玩累了,他们才安静下来数星星。
夜空很晴朗,深邃的天幕上挂着满天繁星,有的亮闪闪,有的又灰扑扑,有的凑成一团,有的又孤零零在一边。
桃三爷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到夸父追日,从精卫填海到后羿射日,从嫦娥奔月到牛郎织女,这些故事年年都讲,孩子们仍然听得津津有味,乐此不彼。桃三爷讲的口干舌燥,恹恹欲睡,他猛灌了几壶水,借口尿遁了。孩子们沉浸在神话故事带来的遐想中,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幻想着,直到爹娘催着他们起身回屋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