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嘴上说得轻松,未必没感觉出来她家不受待见,进宫那次的感受非常明显,那些个皇亲国戚根本不爱搭理他们。
她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
罗氏并不像她表现出来的那么愚钝,有些事她明白,可她主要考虑自己的想法。
她并非不明白二儿子做错事是三房帮忙收拾烂摊子,确切的说以前是花颜在出力。
以前老二伙同外人来骗钱,欠下的赌债是拿花颜赚的钱来还,而且她为了对另外两个儿子公平,想要他们过得好点,又拿出同样数量的补给大儿子家。
那些钱都是花颜赚的,之前老三读书,非但没赚钱还花出去很多钱,她在家当老太太享福,没怎么做事。
算来数去,那时候他们三房只有老头子有帮她沤肥、地里活计能帮她把把关,作坊需要请人去山上干苦力,老头子会去给她请合适的人。
她做主给另外两个儿子的银钱是他们以前八辈子都赚不来的,幺儿媳妇不计较钱财得失,对哥嫂和小辈好的没话说。
罗氏心里承认,她仗着幺儿媳妇大度,好说话,在三房发达以后,总是想提拔另外的儿女,拿着儿媳妇赚的钱装大方。
本来老二欠赌债是没办法的事,免他的债就算了,她还拿同样的钱给老大家,真的是仗着幺儿媳妇会赚钱就不把自家的钱当钱。
她给了儿子、女儿们那么多钱,他们留在村里能过上非常好的日子,她却还不知足。
因为儿媳成了郡主,住那么大的房子,她就希望将另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们接来一处,以便经常能见到他们,她想儿孙绕膝,想徐家所有人都有个好前程。
幺儿媳妇十分体贴,不用她开口便主动跟老三说要接老大们去京城,什么都替他们安排妥当。
将心比心,如果她在花颜的位置上,绝对做不到那个份儿上。
两个兄嫂都分家出去,惹麻烦要她来解决,婆母还一个劲儿把家里钱掏出去给另外的儿子儿媳,可能很少有儿媳受得了。
花颜性子好,出手大方,不贪财,体恤他们的父母心,不介意她的做法,她却得寸进尺,实在不应该。
花颜提过老二还不起那么多钱,以后不用二房还钱,不得已的事,却没说要给补平给老大家。
罗氏想起这些种种就觉得亏心,那时花颜说要去京城安家,买宅子、铺子要花不少钱,自己却将花颜每月交公的钱拿来给别人。
她真的太不体恤供养自己的儿媳妇了,她和老头子跟三儿子一家,该事事为小两口着想才对。
想到此次,罗氏吸了吸鼻子,眼花又在眼眶里打转。
以前偏心幺儿,花颜进门后,也偏爱幺儿媳妇,心里眼里都是他们,不让分出去儿子们占一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