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中国的乡村大学生能有这样的气质?周围的人都觉得自己有点儿认知错乱。
有人问起她这次来的课题,听她也说得头头是道,明显就是自己参与,真正自己做出来的课题,并不是拿了别人的结果过来开会。
吴晓晓说话的声音不紧不慢,很好听,大家迁就她讲普通话,但是这会儿说到专业课题,大家就开始七七八八的中文夹英文,再变成英文为主,吴晓晓还是都能跟上,更是直接干脆用英文讲了起来。
她不但讲得流利,还很清楚,用词有些技术化,生僻的词用得很多,不过做技术不就是这样,不会像平常会话那么直白。周围的这些同学们也都是搞农业研究的,而且以博士为主,大家讨论起来,也没有谁接不上趟,讨论的时候居然一点儿也不觉得吴晓晓比他们差。
醉心学术的人只觉得在一起讨论问题很畅快,心细的人则开始留意这所中国农业大学,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肯定是个不错的学校。只是听吴晓晓说,她们平常要查阅文献都很困难,没有太多现在的新的文献可以借阅到。
做研究信息也非常重要,文献就是学术界的交流方式。听到吴晓晓这么说,同学们都热情地邀请她去国立大学做客,去他们的图书馆,去他们的实验室。好几个人跑去吴晓晓的海报那里仔细地读她这次带来的研究内容,想看看哪些期刊和她的方向相关,他们可以帮着复印一些给她带回去。
同学们讨论得热烈极了,一个和蔼又爽朗的声音插进来:“大家在讨论什么,这么热闹?”
看到来人,同学们都围过来:“张教授,这位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吴晓晓同学。”
“他们这次带来的课题是油菜的育种栽培。我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课题是不是有一个也是这方面的?”
“我们正在一起讨论问题呢。”
走过来的张教授看起来风度翩翩,头发梳成偏分,戴着一付金丝眼镜,看向吴晓晓的目光带着几分惊奇和欢喜:“吴晓晓同学?你是从中国内地过来的?欢迎欢迎。中国农业大学我知道,是一所非常优秀,也很有历史的学校。”
吴晓晓轻轻握了握张教授的手,看得出来这位教授在同学中间非常有威信,他的年纪看起来四十左右,带着一种儒雅风度,趁着刚才一直高谈阔论的几个男同学看起来都幼稚极了,而另外两个刚才讨论的神采飞扬的女同学现在说话的声音也温柔低缓,轻声地问张教授她们的海报做得怎么样。
吴晓晓有些好奇地看这位张教授,他好像在四处散布魅力,但是似乎又不是有意,而是天生带有这样的气场。他其实并不评价每个人的内容,也没有谈什么具体的技术,只是把几个同学都花式夸了一遍,夸得所有的同学们都精神振奋,然后侧过身对吴晓晓说到:“吴同学,你的海报在哪里,方便带我去看看吗?”
吴晓晓没想到张教授除了指导自己的学生,还要指导她,赶紧在前面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