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言之凿凿说自己是沿路乞讨而来,既如此,你们何时从蜀中出发,途中有多少流民,又经过哪几座城镇呢?”
壮汉闪过一丝讥诮的笑容,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我们半个月前从蜀中出发,途中约莫有三千人,经过了鄄城、齐都、新安三座城镇。”
[果然不出那位贵人所料,这些没脑子的官兵只会问这种无聊的问题,爷早就背好答案了。]
方小寇嘴边的笑意不减,灼灼的目光盯着壮汉:“你说半个月前便沿路乞讨,但我见你红光满面,肌肉壮实,怎么也不像饿了半个月的样子。”
不等壮汉反驳,方小寇又接着说:“既有三千人的流民,沿途城镇包括京城的官员皆会禀报,知府大人又可曾听闻此事?”
王大人眯了眯眼,知道事情不简单了,喃喃道:“下官确实未曾听闻......”
“何况,平民百姓进出京城皆需通城文牒,你若为一介流民,便只能在城门口候着,又岂容你在城中闹事?”方小寇又补充了一句,说话的语气强硬了些。
壮汉愣在了原地,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指着方小寇,心虚道:“大人,您不要听这个毒妇颠倒黑白啊!若不是实在饿得没有办法了,我们又岂会冒着性命危险求一口饭吃啊!”
王大人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这......”
[黎王妃放低姿态状告这几个刁民,显然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自然是为了背后之人,可他们所言桩桩件件都是大事,我一个小小知府如何能够搅和进去啊!]
方小寇闻声,这知府果真如她所料,是个不愿搅和浑水,只想保住乌纱帽的浅显之人,那便更好办了。
“知府大人,您可上奏,问清守城的羽林军及周遭城镇的知府可曾见过流民迁徙,便能知晓我与这几个刁民谁说的是真的了!”
方小寇体贴地为王大人抛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卫国公既然要把事情闹大,那她便用她的法子替他把事情闹得人尽皆知。
王大人赶紧顺着台阶下来,连忙应道:“黎王妃言之有理!下官这就请奏中书左丞!还请您稍等片刻!”
另一边,黎蔚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太子的宫殿。
太子见黎蔚如入无人之地般进入自己的后院,心中一惊,继而又想到自己的武功和学识皆是黎蔚所教,重新换上了恭敬的态度。
“皇叔,不知您突然来此,所为何事?”
黎蔚向太子躬了躬身,正色道:“惊扰太子殿下了,若非事出紧急,本王也不会用这种法子。不知太子可听闻蜀中大旱的消息。”
太子闻言,心中一个咯噔,面上净是诧异的神色。
“本殿......不知.......是何时发生的事。”
黎蔚蹙起了眉头,这太子果不其然还被蒙在鼓里。
“蜀中大旱已有半月,但蜀中太守为了政绩竟瞒而不报,封锁城门。卫国公与三皇子却知晓了此事,找了一群乌合之众扮作流民出现在内子的医馆门口。”
太子慌了神,喃喃道:“蜀中太守乃是本殿舅舅的岳丈,此事若被父皇知晓,一定免不了责罚本殿,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