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天的时间,不管是村里、镇上到处都闹得沸沸扬扬的。
住在镇上的寻常百姓已经完全买不到米面了,街上随处可见哀声怨道的百姓们。这些人如果再买不到米的话,一家老小恐怕用不了多久就都要饿死了。
住在乡下的人还好,虽然说他们这一年的收成没有了,但家家户户还多少有点之前存下来的粮食,一时半会儿不至于饿死。
这么一对比,住在乡下的瞬间就觉得自己幸福多了。
特别是清水村的村民们,蝗虫满天飞,他们轻轻松松的就抓到了很多蝗虫,等他们卖到慕家之后,慕家果然按照之前说的那样以三文钱一斤的价格把蝗虫全都收购了,弥补了他们一部分的损失。
见了银子,清水村的村民们终于不像前两天那样愁眉不展了。
过了大半个月,随着天气的转冷,蝗虫这才终于渐渐消退下去。
但是,整个国家的损失可不在少数,几乎半个国家的粮食产地都有很大程度的减产或者绝产。
朝廷还在打仗,边境的战士们不可能饿着肚子,所以各地之前都运了很多粮食到前线,粮仓内也没有足够多的粮食可以用来赈灾了。
各地都是叫苦不迭的百姓们,他们为了能够活命,开始想方设法的投奔亲友,或者卖身为奴,只为能有口饭吃。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更多的走投无路的百姓慢慢汇聚成了一股流民,开始向京城汇聚。
京城没有受到蝗虫的侵袭,再加上京城是整个国家最富裕的地方,所以人人都想走到京城,能让全家老小在这个冬天活下来。
流民的威胁不可小觑,各个州的官老爷们简直愁的头都要秃了。若是他们放由流民到天子脚下闹事儿,那他们脑袋上的乌纱帽恐怕也戴不了多久了。
他们现在能做的就只是免了各个地方粮税,但具体流民怎么安置、怎么能有多余的粮食用来赈灾,这些都成了一个大问题。
过了没多久,流民陆续就到了镇上。
刚开始来的流民看着情况还算好,有些人家甚至还赶着马车,所以才来的这么快。
这些人身上还都有些银子,不至于没吃没喝,所以衙门也就没怎么管。
等又过了几天的时候,镇上陆陆续续出现的流民让所有人都看得直揪心。
年轻的男子还算好一些,只不过是饿的有些面黄肌瘦。有些妇人们一路上颠沛流离,蓬头垢面,甚至都有些衣不蔽体了,羞耻心早已全都被抛在了脑后。
更有那些五六岁的小孩子与父母走失了,衣衫褴褛、目光呆滞跟在人群中。
孟县令看的又是心酸又是犯愁,只能先从县衙的粮仓拿出八千斤粮食,在城外搭起了粥棚,每天分发给流民百姓。
救济流民光靠县衙粮仓里的粮食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孟县令还号召乡绅富豪们捐赠粮物,记录成册,送到京城给朝廷过目。
有钱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样露脸的机会,消息一传出来,很快就有人送了粮食过来。
慕家作为不管是村里、还是镇上有名的大户,自然也不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