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不是对亲生儿子下手,到底是自己的轻声骨肉,先帝不会那么冷血狠心,而是将先帝最信任、也是当时的肱股之臣卫老国公拨给二皇子做老师,先帝并不是想让卫老国公去扭转改变二皇子的心思,让二皇子从此做个乖顺安分的皇子,这不现实。
先帝是打算让卫老国公去掌控二皇子的势力,二皇子不争不抢也就罢了,若是二皇子野心勃勃的话,那在特定的时间,比如聿怀太子即将登基的时候,卫老国公便就会直接投向聿怀太子的麾下,连带着二皇子所有的势力。
这应该就是先帝的安排,釜底抽薪,彻底断了二皇子所有的念想跟野心,让二皇子多年的积累和野心都变成笑话。
后来的事儿,也都正如先帝所预测的一般,二皇子果然贼心不死,一直惦记着太子之位,先帝对二皇子彻底没了耐心,决定让二皇子竹篮打水,所以先帝选定卫氏女、也就是后来的元后为太子妃,只待万岁爷的赐婚圣旨一下,二皇子就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而从那之后,二皇子对聿怀太子再无威胁。
可惜,先帝的打算被二皇子提早获知,二皇子定然恨得咬牙切齿,愤而对聿怀太子下手,所以才有了后来聿怀太子暴毙而亡的事儿,先帝随即也驾崩西去,也不知道是伤心过度而死还是怒急攻心而亡,甚至跟聿怀太子一样死于二皇子之手。
即便太后明知二皇子不是个好东西,却也不得不助力二皇子继承大统,毕竟她膝下拢共三子,聿怀太子死了,幺子、也就是后来的秦王,当时还牙牙学语,二皇子再不是东西也不能让皇权落入别的皇子之手,所以太后非但没有揭发二皇子大逆不道、弑兄夺位的罪状,反而还极力帮助二皇子掩盖罪行,后来也是在太后劝说之下,卫老国公才不得已答应了亲事。
再说二皇子为什么明知卫老国公实则是先帝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钉子,却非但没有趁机拔出卫国公府还要迎娶卫氏女呢?
一则是卫老国公的声望还有卫国公府的势力,都让二皇子不敢轻易对卫氏一门下手,反倒手里攥着卫国公府这样一个致命的把柄,自然卫国公府以后只能乖乖为其所用。
二则是万岁爷应该是真的喜欢卫氏女、也就是元后,从他迎娶元后最初那几年对元后的态度都能可见一斑。
至于后来为何帝后二人离心,翩翩一时想不明白,不过肯定也与卫国公府与皇室的旧事有关,他们两人的婚姻并非只有情爱,更有说不清的仇怨过往,万岁爷也不是个大度的性子,只怕这辈子都不可能放下心结,在对元后的感情上,肯定也复杂得很,后面两人的离心、甚至决裂,大抵也是因此。
大皇子赵清暄还好,是帝后第一个孩子,当时两人新婚燕尔、蜜里调油,对孩子都是真心实意地疼爱,赵清明就太悲惨了,生在帝后决裂的时候,打一出生就命苦。
先帝自以为思虑周全,实则是亲手埋下了祸根,聿怀太子的早逝,以及赵清明的悲惨命运,还有今时今日京师可能正在酝酿、甚至已经发生的危机,都是先帝一手造成。
万岁爷的确冷酷无情,可是这里头难道没有先帝所迫?
万岁爷肯定憎恶先帝的偏心、对自己的冷漠冷酷,可是他却何尝没有承袭先帝的这一点?他又是怎样对待赵清明的?
……
这是翩翩目前能够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释了,在这个五月末的午后,她在库房里头,跟福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推测,说完的时候,她自己已经是汗流浃背,而对面的福伯亦是浑身大汗,面色也是难堪至极。
两人都是长久的沉默无言,半晌,福伯先开了口,哑声跟翩翩道:“王妃,这些话就……别跟主子说了吧?”
福伯这么说,明显是认同了翩翩的猜想。
这些事儿实在是太吓人了,福伯听完之后只觉得浑身恶寒,自然担心赵清明,若是主子知道了这些事儿,只怕再睡不了一个安生觉了,而且他还担心,主子会做出什么冲动的事儿来,若是扎了万岁爷的眼……
福伯都不敢往下想,额头的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