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是真的挺喜欢做菜的,顾拾月教了几次,让顾山抽空回来教了几道菜的烧制方法,他都学的很认真,再让他做一遍,基本上可以做出七八成的味道。
顾山打趣他:“以后咱顾家要出个大厨师了,没想到三郎对做菜这么有天分。海鲜做的好你三叔有口福了,我最喜欢吃海鲜。”
这话有瑕疵,三郎却听不出来,他还以为三叔是来了岭南以后喜欢上的海鲜呢,谁能想到他是前世就喜欢上的。
海鲜酒楼的伙计也全都换了,原来几个长的不怎么好看的全都调去了后厨。原来后厨的人都被顾拾月打发去干了别的,海鲜城是她发明创造出来的,后厨当然得用自己人。
元庆生不过就是出了个场地,而她出的是技术和点子,后厨的人怎么可能用别人?万一哪天元庆生要跟她分道扬镳,把后厨的人都带走,那她岂不是要亏死?
她的技术怎么能随随便便被人弄走?元庆生也知道这么个道理,没有安插自己的人在后厨。
一个酒楼要想做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后厨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地创新菜谱,酒楼才会长久地维持下去。
他家富贵安酒楼不就是没有新菜品问世才会门可罗雀,惨淡经营吗?主厨其实早就跑了,没跑的都是他买来的人,想跑都跑不了的那种。
不干后厨也还有别的地方可以干,顾姑娘给他们都安排了新的工作,他很欣慰。
店里头的伙计每人发了两套一模一样的衣裳,顾姑娘说这是“工作服”,好像天下第一楼的伙计也都是穿着统一的“工作服。”
十二个伙计穿上一模一样的衣服,戴着一模一样的帽子,胸口绣着半圆形“福贵安海鲜城”六个字,感觉那档次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
这真的是人靠衣装马靠鞍,酒楼的门头上也改成了“福贵安海鲜城,”元庆生背着手瞧着,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家里的几个儿子也在酒楼帮忙,大儿子还是采买,二儿子管账,三儿子维持秩序,顾姑娘说他是什么“大堂经理。”
以后客人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建议都找他解决,三儿子一开始不屑一顾,跟顾姑娘在一起共事了几天,顿时对自己这个“大堂经理”的职位充满了热情。
二儿子的记账方式也被顾姑娘给改变了,弄成了一个个的小方格,一天的进出都在上头。
里头写着花蛤买了多少,鱼多少,虾多少,蟹多少,一目了然。老二对这个记账方式很感兴趣。
小方格里写的不是什么大写的一二三四,而是写的一个个奇怪的数字,看起来简单明了。
老二每天都在研究这记账方式,他说:“我从来不知道还有这样子做账的,要不是顾姑娘教给了我,一般人就算是捡到了咱家的账本都瞧不明白上面写的是什么。
啧啧啧!这顾姑娘真的是个奇人,那脑袋也太好用了。据说这种记账方式她只教给了我一人,连天下第一楼的人都没教。”
元庆生十分感慨自己的好运气:“咱们元家真是命不该绝呀,要不是遇到了顾姑娘,咱们家这酒楼就怕要撑不下去,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