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既然考题都已经出来了,那些考生也没有必要再去纠结这个问题了,他们只要答就好了,总不能因为心里有疑惑就不去答题了吧?但是,这些考生却在考虑,他们到底要不要避开那场雪灾的安置措施,只答自己的看法。
虽然那场雪灾的安置措施都已经出来了,但是千人千法,那些安置措施虽然是官方出来的,可是那些考生自己的心里就未必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了,所以,有些一心想要出彩的考生便把自己的想法尽数写了上去。
然而,有想要显露自己的才华的考生,自然就会有那种一心求稳的考生,他们一向比较保守,既然都已经有了官方的安置措施,他们自然也不会过多的置喙官方的安置措施,所以他们便都大部分沿用了官方的安置措施,好让自己的答卷不至于出太大的过错,不容易引起皇上的恼怒。
可是,不管是那些想要显露自己才华的考生,还是那些比较保守,一心求稳的考生,他们的心中都只考虑着自己的答卷是否会让皇上满意,但是他们却没有把这道考题当成一个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情来看待。
那些考生只是把这道考题当成了一道单纯的考题,而不是真实的需要他们去帮助的百姓,哪怕这场雪灾确实是真真切切曾经发生过的灾难,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李长晋所想要的。
正所谓千人千法,有那些把考题看成是一切的考生,自然也就有把这道考题当成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实事来考虑的,而陈恪就正是没有把这道考题单纯的当成是一道考题,而是当成了一场刚刚发生的雪灾,是一场真正的灾难来看待。
陈恪出身寒门,他从小虽然没有生活在底层人民之中,但是他也毕竟是在百姓之中长起来的,所以他对于那些百姓的需求心里是很清楚的,他也知道一旦他成了一方父母官,他究竟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才能让他治下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而当面临着灾难到来的时候,陈恪知道,他最先应该考虑的是百姓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政绩,这才是一个为官者真正要做的和考虑的事情。
陈恪不知道的是,他虽然从来都没有去打听过皇上的喜好,也从来没有去结交过那些临梓城中的官员,但是,他这次的考虑却歪打正着地戳中了李长晋出这道考题的本心。
不过,不知道有不知道的好处,陈恪没有受到任何外界的影响,而是完全出于自己的考虑来答这份考卷,这考卷上的答案没有一个不是出自于陈恪自己的想法和考虑,他既没有去想着要显露自己的才华,更没有想着要保守一点,不去置评那场雪灾中的安置措施。
陈恪把之前那场雪灾的安置措施中比较好的那些挑选了出来,说明了自己对于这些措施的肯定和推崇,如果换做是他,他也会这么做,而对于那些安置措施中不好的措施,陈恪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直接说出来应该怎么改进。
不仅如此,陈恪还在考卷的最后写着,为官者,他们的心中时时刻刻都应该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不管是面临着灾难,还是在日常的政策之中,都应该考虑百姓的需求,只有做到了这点才是合格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