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飞速地流逝着。
细细地瞧着手里的花丝镶嵌步摇,扶桑脑海里不断回想起那日除夕夜在沈府门口的李离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微笑。
李离的伤痛,李离的无奈,李离的隐忍。
扶桑很想能有机会亲口告诉他,即使他那些并没有说出口的话,在她这里,其实全都了然于胸。
手边的《灵枢》《素问》,扶桑从清晨到深夜,再从深夜到清晨,她早已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再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
书卷早已增添了厚度,书页的下角早已被翻书的手磨得平滑如玉。
李离从到蜀州那日起,蒲公英和芒草的寒,和八参汤的温热,就日日夜夜的,让他犹如坐在一口锅中,被人支在火架上,不断用小火在下面热着,直至他的五脏六腑,全身经络都被热气打开时,又被人不断往锅中加入冰水,冰蚀着他的所有。
内热外冷,所以他的身体才如此虚亏。
热药治不了他的寒疾,凉药缓解不了热症,猛药更是会直接要了他的命……
李离的病虽不会立即要了他的命,可是那丧钟其实早在他离开京都那刻起,就已被人在他的身体里安置好。
扶桑抬眼看向西窗外,一眨眼的工夫,春雨滋养的梅山县县衙内院的两株枯树新添了嫩芽,春末的微风又吹绿了蜀州大地。
她不知道困在李离身上的难题该要怎么解,也不知道关于自己的命运这一关,又该如何迈过。
而后,初夏的雨又顺着青瓦而下,滴滴答答地顺着屋檐,敲打着灰石板地砖,时间就这样又过去了小半年。
这半年,在孟家四房悄然间发生了许多事,有好有坏,当然也有算不上好坏的。
孟玄英在年后如愿考上了青城书院,所写文章更是难得地得到康先生的几番赞许。
因康先生的抬举,孟玄英才子的名声就在蜀州传开了,现在他可是比他爹孟冬在蜀州更有名气。
孟家四房也因孟玄英在这蜀州之地,有了些许的名气。
在蜀州提到孟家,可能现在十之五六的人,第一反应就会想起孟玄英。
随着孟玄英名气的抬升,梅山县县衙后院的木门槛,又在人来人往中被磨低了些许,而后又无形中高上了几分。
寻上门来的人中,有来向孟玄英讨教学问的,也有想在孟玄英还未完全起势前,就先来熟络关系的,更有想要赌上几分孟玄英能成大事的,上门来说媒的。
当然也有看上孟玄英和他背后孟家,六亲王府势力的,而苦于家中没有适龄女子的,将目光投向了孟玄英弟妹的。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梅山县县衙后院,自孟玄英考上青城书院的消息传开后,就再也没有冷清过,就是比上前院,也还要热闹几分。
但是作为事件的主角孟玄英,倒是少有时间再在梅山县的地界露面,扶桑就更是鲜有机会见到自家三哥。
因康老先生在外云游半载有余,所见所闻所想颇丰,故而回到青城书院,便开始亲自授课,孟玄英等人自然是没有什么机会可以溜出书院。
康老师治学严谨,若学生不是因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或是病重到无法起床这些特殊情况,一律不允请假。
而这个学年,更是将原本一月四日的假期,缩短到一月两日,月末连休。
扶桑最近就是想和孟玄英互通有无,都只能是通过六亲王留下的那些人手,往返于梅山县衙和青城书院,又或是等到孟玄英休假,回到府中时,孟玄英和家人挨个一番嘘寒问暖后,才能得到片刻闲暇。
兄妹二人也只能靠着这片刻的闲暇,才能说上一盏茶的功夫。
今日便是孟玄英五月休假的日子,扶桑早前就得了孟玄英从青城书院传回来的消息,李离将同他一同前来梅山县。
扶桑仔细地算了算时间,梅山县第一批蝉丝就快上市了,清算两位师爷的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前世致父亲下狱的举人案,也快到了发案的时间,她更是要花上很多精力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