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pic/community/202109/1704/1631825155699-wE77ct947e_1280-854.jpeg]
“我在158研究所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设计方案,能够增加卫星的使用寿命跟精确度,大幅提高能源电池的使用功效。”
于途道,“这是我这个方案有一个弊端。”
他当年提出这个方案的框架,胡敬森所长在内的专家委员会就否决了。
在仅仅有框架的前提下,于途并没有放弃,而是把这个方案完全完善了下来。
他语气有些犹豫,“这个方案对于气象卫星来说,非常适用…………只是…………”
君意手上的签字笔停止了转动,她用食指跟大拇指夹住了笔,“只是,你的设计方案,缺少一台高效能的发动机。”
pisces的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设计一个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使用寿命要长,覆盖范围广,对精确度也越来越要求。
但是一个卫星具备这些条件,必然要求一个高效的发动机。
众所周知,华国的发动机一直处在非常尴尬的位置,比如在世界先进技术能够把发动机的效率达到10,那么华国仅仅能做到7。
俄国因为几十年的积累,则是8。
这个差距,就是发动机造成的。
发动机的原理十分简单,几百年前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就知道了,用蒸汽带动机器。
可是如何做到高效的发动机,需要复杂的材料跟工艺,还有高度精密的工业。
受制于技术的问题,以及生产壁垒的局限,华国并不能生产出来世界领先的发动机。
这就导致华国的汽车,轮船,飞机,航天飞机,卫星发射器,卫星等等的发动机都是用国外进口的。
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用的就是俄国的发动机。
发动机是一个错综复杂而且涉及到诸多利益的问题,远不是158研究所可以解决,所以胡敬森他们把于途的方案搁置了,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