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晏宁转头看着高晏华,脸上的表情有些怀疑,高晏华今日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反常,他怎么可能毫不怀疑。
不过即便再如何怀疑,当着众人的面,高晏宁也不可能直接拒绝高晏华。
“三皇弟今日倒是好兴致,也好,那就看看本宫与三皇弟到底谁能夺得彩头。”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高晏华也不废话,走到另一张案前,提起笔便开始作诗。
太子与晏王比试,其余人自然是不敢多话,甚至连一个敢上前围观的人都没有。
周婉儿不明白高晏华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候出头,一时间有些担忧。
这场比试无论高晏华是赢了还是输了都讨不到好处,他明明知道这些,为何还是要逞强?
看着周婉儿着急的样子,福康公主还以为她是在担心高晏华作不出好诗,侧过身来低声安抚周婉儿道:“你放心吧,华儿他是不会输的。”
周婉儿侧头去看她,福康公主对周婉儿露出一个自信满满的笑容,弄得周婉儿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就算周婉儿再怎么担忧,现在都不可能让他们停下,很快两人就作好了诗,先后停了笔。
旁边的小厮上前,将两人的作品整理好,确认墨迹干透之后,才举起宣纸让众人看清上头的字迹。
高晏宁字迹工整,看起来规规矩矩,就如同他整个人一般,不愿出错,但平直刻板,如同一潭死水。
相比之下高晏华的字迹多了几分狂放,却又收得恰到好处,这般收放自如,也实在是难得。
周婉儿想着这应当就是字如其人的意思,两位皇子的个性在字迹中多少能看出些端倪。
众人仔细将两人的诗句翻来覆去的观看,但谁也不敢擅自去评论他们的好与坏,毕竟无论是晏王还是太子,他们谁也得罪不起。
“累累硕果金秋时,农家欢喜应如是。太子殿下倒是写出了百姓秋收时的欢景,想必是太子殿下心怀万民的缘故。”
在场唯一敢评价两人诗句的,只有福康公主一人,她认真的看完两人的诗句,才如此评价太子的诗。
随后福康公主又将目光转到了高晏华的作品上:“秋风金满山河路,不见当年战死魂。晏王不愧是满身军功的将领,心里还念着边关的战士们。”
明国与赵国的战事尚未平息,边关时不时就会传来两国交战的消息,而在座许多勋贵也有家人或是朋友身在边关。
高晏宁的诗句说不上差,但始终趋于平淡,比起高晏华的大气,终究是逊色了一筹。
周婉儿不知别人怎么想,但于周婉儿而言,此时便已经觉得高晏华赢过了高晏宁。
高晏宁的脸色有些暗,但还是佯装出大度的样子,努力撑起一个笑容看向高晏华:“三皇弟心怀天下,愚兄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