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咱们府里一直都没有分家,平日里大家都是在府里过日子,每个月每个人都会有份例,我们这些没有成家的倒是好说,但是伯伯叔叔们都成了家,每日里就靠着府里的那些份例过活,根本不够,到最后还是需要变卖伯母婶婶们的嫁妆。”
侯爷听到这里,眉头轻轻的皱了起来,沉思半晌,道:“你是不是想要说,把家里的一些产业分给他们去经营?”
许棣见他面带犹豫,便小心翼翼地问道:“不可以吗?”
“侯府百年基业,想要传承下去,大部分家产只能交由嫡长子继承。眼下老夫人还在,就这样把家产分出去,恐怕不合适,我、你二祖父都不会同意,更不用说老夫人了。”
许棣提议,“那如果只是把打理的权力交出去呢?”
侯爷疑惑道:“这是个什么说法?”
许棣耐心解释道:“府里有庄子,还有铺子,每年的收益基本上是固定的,府里这些叔叔伯伯是什么水平,想必您老人家心里也有数。您就把府里一些明面上的铺子或者是庄子交给他们打理,到时候赚到的银钱往府里交一部分,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赚得多,他们也就得到的多,这样不好吗?”
侯爷听了许棣的话,端坐在许棣的对面,闭目沉思,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但又是一个让人很想去尝试的想法。侯爷是个疼爱孩子的人,不光是自己家里的孩子,还有弟弟家的孩子,他也都很疼惜。
永宁侯府众人每个月能够从公中领到手的例银,在整个京都来说已经算高的了,但是两口子过日子,再加上多少都有几个孩子要养,就算是再节省,总得给孩子的以后打算。
陈兆慈一众妯娌,出身各不相同,带过来的嫁妆也有多有少,平日里也要跟娘家的亲戚走动,都是需要用钱的。
很多大户人家的日子,过起来其实也不是多么的宽裕,有些已经落魄的人家甚至会顾不得门当户对这个说法,找个殷实的富户联姻,为的就是缓解银钱短缺的危机。
侯爷睁开眼,看着许棣,“你小子是给我扔了一个大麻烦,这件事容我好好想想,倒是你,乡试也没这么容易,得好好准备才是。”
“回祖父,我这次只是去感受一下,考不上就等下一次再考,我还要回河西,那边还有很多事需要我去做。”
侯爷有些无奈,“我是真想把你留下来好好的读两年书,可你非得跟着你父母去河西。”
许棣笑着道:“祖父,我觉得跟着去河西很好啊,科举最后不就是为了入朝堂为官吗,为官者,必须心系百姓,为百姓做实事。我现在跟着父亲,就已经在做这些了。”
侯爷认同地点了点头,“你这个想法倒是挺好。但是科举取士,只考读书,不论功绩。等回到河西,读书也不能落下,知道吗?”
“孙儿知道了。”许棣看着时间不早了,考试回来之后也没去陈兆慈那里,便起身,对侯爷作了一揖:“祖父,我临走的时候给您留个信物,如果府上银钱短缺了,您让人拿着去辣子村或者是卫家开的那个火锅店支取就行,我在这两个地方都有份子的。”
侯爷听了,诧异地道:“都说卫家这两家店挣得不少,没想到里面竟然还有你的份子。”
许棣的成绩出来了,他过了院试,成绩不是很靠前,但总归是取得了秀才的功名。
老夫人很高兴,拉着许棣的手,“咱们棣哥儿现在是秀才公了呢。”
许棣有些不好意思,正想谦虚一下,又听到老夫人说:“八月的乡试咱们去不去呢?”
许棣回道:“我想去试一试,考中了最好,考不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爹说,趁着年轻,好好学扎实了,不怕考不上。”
老夫人点了点头,说道:“前些时候你茹姑姑来信,说你要是愿意,就去他们家,你茹姑父开办的书院挺好的,去了那边,有先生讲课,还有同窗一起做学问,总强过一个人在家里看书。”
许棣对于这个好几年都见不到一面的姑姑印象挺好的,因为嫁的远,不被永宁侯府的琐事所累,许茹也算是过的比较好的了,强过府里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