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鲁班门里有高人_第121章 真相(2 / 2)

“今时不同往日,教主一脉已经有多年没有消息传出来了,更何况,此事对本教来说意义重大,拖延不得,拉出来吧。”宋掌柜的说道。

得了宋掌柜的命令,关风月点了点头,让门下弟子拖动绳索,不一会儿,一块长条形的石碑便被从井下拖了上来,在石碑的下面还有一只雕刻的栩栩如生的赑屃,也就是霸下,龙生九子,赑屃排行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传说赑屃在上古时代常常驮着三山五岳兴风作浪,大禹治水的时候收复了它,利用他治水,治水成功之后又担心它撒野,便在它的背上上放了一块顶天立地的大石碑镇压它,石碑上雕刻的是赑屃治水的功绩,当然也有传言说,赑屃身上背着的石碑前面是赑屃治水之功,背面是大禹亲刻的天书一卷,得之安天下,而这个赑屃则常年沉睡在黄河之下,每逢乱世,赑屃便驼碑文寻找有能之士传授天书拯救天下百姓。

当然,这些都是传闻,也正是因为这些传说,赑屃便成了驮碑神兽,这些外话暂且不提,当这铭碑被拉出水面之后,众人赶紧围了上去清除了上面的青苔,再去围读上面的写的字。通过这个碑文上面的记载,当年事件的始末也算是真相大白。

按照石碑上面的记载,在崇祯年间,镇守着龙口泉的鲁班教的确是遇到了跟雷家现在遇到的一模一样的问题,龙口泉不再流出清泉,而是流出腥臭无比的血液,这被视为是不祥之兆,当时的鲁班教主公输若愚并没有像雷家一样把这件事给隐瞒下来,而是立马上报的朝廷。

当时朝廷内忧外患,但是朝堂之上上至皇帝下到百官却并不认为大明百年的江山会覆灭,只是认为这可能是不详的征兆,皇帝并没有降罪给守着龙口泉的鲁班教,只是责令他们想办法修正改变局面,于是公输若愚便开始想办法,也正是从那个时候,鲁班教才知道龙口泉下面连同的地下暗河其实是另有玄机。

为了改变龙口泉流出血水的现状,他们顺着地下暗河的水路,找到了三道口,他们发现这里是地下暗河的源头所在,公输若愚利用鲁班教的理水之法,改变了地下暗河的走向布局,想要以此拯救龙口泉,但是收效甚微,这个收效甚微就很有意思,按照太爷爷的理解便是这个做法并非是没有成效,或许是让龙口泉的泉水便的没有那么的腥臭,却依旧是没有恢复往日甘洌清泉的水准。 也正是因为收效甚微,让公输若愚觉得此法可行,只要疏通了地下暗河,找到了血水的源头,就可以达成预期的功效。

顺着这个思路去想,公输若愚认为这盘根交错的地下暗河某处肯定是有问题,也就是症结所在,就好像是人的血管有无数条,某条的拥堵导致甚至出现了问题,只要把这个拥堵的点疏通,找到病灶根治它,便可以药到病除。

古时候就算鲁班教有各种法子,但是搬山填海改变河道走向在古时候绝对是大工程,更何况这还是盘根交错的地下暗河? 其工程量之巨大可想而知,工程量大,需要的时间自然是多。

但是随着边关战事的吃紧,李闯王的势力越来打越大,大明朝这座大厦岌岌可危,眼见着就要崩塌,之前不认为龙口泉冒雪是亡国之兆的人这时候也不禁相信这是国运凋零的征兆,朝廷真的用了心,便责令公输若愚在限期之内把这件事给处理了,而这个时候,朝廷派了一个人下来监理鲁班教,这个人是一个方士,碑文上并没有记载这个人的名字,只是说此人的肩膀上一直站着一只黑色灵猴,于是起名给他猴生。猴生并没有过多的干预鲁班教治理地下水,话也不多,只是会详细的记录地下暗河潮汐的时间和路线。

就在公输若愚竭尽全力的治理地下水的时候,猴生却运来了几具棺材,这几具棺材理的人到底是什么身份鲁班教的人并不知晓,只是从只言片语之中推测,这几具棺材里装的人可能是朱家的人,鲁班教虽不归三教,却是融合百家的杂家,各方面都通一些,风水堪虞术的也知道一些,他推测当时穷途末路的皇帝希望用风水之力改变王朝的颓势。

公输若愚推测这是猴生的建议,说法大概应该是——龙口泉的地下有龙,那地下冒血的地方,则是一处真龙穴,之所以会流血,那是朱棣皇帝斩龙龙断首的地方,那个地方经了龙血的滋养,早已成为一块真龙宝地。

不管方法对不对,先葬它两个朱家人再说,万一成了呢?

猴生可是拿着圣旨来的监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皇家的意思,公输若愚没有抗旨的胆量,而就是这次,猴生提出了他的第一个要求,他让公输若愚集合天下鲁班教的能工巧匠一同下水,在那流血的真龙宝穴所在,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准,修建一座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