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鲁班门里有高人_第161章 家道中落(2 / 2)

毛师傅看了太爷爷一眼道:“看吧,昔日鲁班教的圣物龙头棍,如今反而成了烫手山芋,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收下,先放在你这里吧,等我这边完事儿了我去洛阳找你取。”

毛师傅的这句话也不知道是在讽刺风满楼他们还是在说自己亦或者是两者都有太爷爷分不清楚,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也不需要继续说下去了,太爷爷把身上带的银票留给了毛师傅和他的众位徒弟们,自己只留下了回洛阳的盘缠,抛却鲁班教还有一些功利上的想法,太爷爷和毛师傅这二人之间的兄弟感情倒是不掺杂一丝的水分。

——太爷爷回到了洛阳家里之后自然也是十分的忙碌,世道已经大乱生意越发的难做,跟太爷爷交好的知府大人因为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几个读书人的维新运动,随着戊戌六君子被砍头,知府大人也受到了牵连,太爷爷还算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他也知道知府大人一直以来对他的帮助,凑了不少钱出来给知府大人进京活动,加上知府大人算是那中堂大人的门生,最终勉强没有罢官,却调离了洛阳迁任广西。

官场上的变动对于生意的影响更大,这也就代表着太爷爷要重新的经营关系,偏偏新上任的知府是个捐钱买官的捐客,来当这个知府就为了捞一笔快钱,他的贪得无厌让商场和民间对此怨声载道。新任知府本身就是来捞钱的,作为首屈一指富户的太爷爷自然是他首要的搜刮目标,除了巧设名目的苛捐杂税之外,还有明目张胆的吃拿卡要,在这么短短一段的时间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太爷爷的生意可谓是一落千丈。

太爷爷也因此焦头烂额头发都愁白了不少,自然也把鲁班教诸多事儿抛诸脑后,为了生意,家族会意也是一次一次的召开,但是却也没有商量出什么好的挽救之策,因为这不是决策上的失误,而是大局势使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不说太爷爷,其他的洛阳宗门家族也都是一蹶不振,如果说整个洛阳城现在谁最好做?

那最要说的就是刘八爷,虽然折损了师爷丁这个左膀右臂,但是老百姓走投无路落草为寇太多了,之前的知府尚且限制一下盗门的活动,新上任的这厮有奶便是娘,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洋人开始疯狂的涌入洛阳,作为多朝古都的洛阳遍地是皇陵古墓,下面是数之不尽的冥器古玩,洋人可太喜欢这个东西了,刘八爷又不是什么善茬,背上了洋人这颗大树,加上人手的极致扩张,官服的置之不理,刘八爷兼并了不少散盗,遍地的挖坟刨墓,之前盗门行事尚且遮拦一些,现在都是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刘八爷因此大发横财,也成为了洛阳最大的“盗门头目”。

正当做生意的愁眉不展,捞偏门的却大发横财,这便是时势造英雄,就在太爷爷对此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吴管家也是时候出来为太爷爷排忧解难了,吴管家悄摸的对太爷爷说道:“老爷,这生意难做固然是因为世道艰难,但是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太爷爷道:“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你但说无妨。”

吴管家道:“老爷,我觉得这里面会不会有那牛鼻子老道斩断咱们祖坟风水的原因?”

太爷爷听罢一拍大腿道:“他娘的我竟是把这茬给忘了,那说书先生可是说过多少斩断了龙脉都要改朝换代的故事,咱们被那牛鼻子老道断了风水,没了这风水余荫,怪不得干啥啥不顺。”

太爷爷把那茅山七子臭骂了一通,他心里立马把生意艰难的原因归根到了风水上,的确民间有太多的坏了风水导致豪门败落的故事了,他马上来到了清风观找到了清尘小道长说明了此中的原委, 因为茅山七子的事情清尘小道长对太爷爷一直心有愧疚,立马带着各式的法器来到了郭家祖坟, 清尘小道长如今退去了青涩,已有几分仙风,他在这祖坟里脚踏七星手持罗盘转悠了一圈儿,直转的满头大汗,最终却摇了摇头道:“郭老爷,宗门吴长老的那一剑,彻彻底底的斩断了本地的生机,好端端的灵穴现在是没有半点生气可言,为今之计唯有迁坟或许能补救地气,此事因我而起,我定然为毛师傅寻得一上好良穴以备迁坟之用。”

太爷爷一听迁坟便觉得有些不靠谱,他甚至想到了那猴生骗崇祯皇帝迁坟的事儿,不也没有救的了大明朝的江山? 便问道:“别无他法?”

小道童摇了摇头道:“郭老爷,我这是真没有良法, 可能是我才疏学浅,不若你请毛师傅过来? 鲁班门里有异法,指不定他有补救之策。”

太爷爷因为忙碌而差点忘记的毛师傅,经了小道童的这句话再一次的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