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重回皇城,百官跪迎。
二帝临朝,可谓是大宋建立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善于察言观色的百官,皆小心翼翼地上朝,刚继位的官家与太上皇,奉谁的命,尊谁的旨,此间都是学问。
击退敌军,太上皇对留守官员进行了封赏。轮到萧侯爷萧晟,若无他突出重围,率怀德军来救援,只怕敌军已经攻破了京城。这一战,也算萧侯爷自证清白,让太上皇看到了他的忠心。太上皇自然大大赞赏了萧侯爷,还封了年仅十五岁的萧世子怀化将军衔。至于秦继珉,虽有功但也有过,算是功过相抵,不罚也不赏。
“太上皇,官家,臣启奏!臣以为,皇城有今日之危全是太师童贯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毁朝廷社稷所致!”
正当满朝沉浸在击退敌军的喜悦中时,秦继珉突然又下跪,弹劾童太师。
在场众官员皆大惊,传言中太师义子居然告了童贯,这唱得又是哪出戏!
童太师当即跪在太上皇面前,诉苦道,“老奴这些年为大宋江山南征北讨,平江南之祸,抚北上之安,此次蛮夷出尔反尔,危及皇城,老奴也是始料未及……”
太上皇虽对童贯有所不满,但毕竟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且童贯对他向来忠心,便对秦继珉,“玉官儿,诬告朝廷大臣是大罪,之前你诬告萧侯爷,朕念在你守卫皇城有功不予追究,你若再犯,朕就不会轻饶你了。”
“阉贼所犯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这是臣所列阉贼罪行清单,请太上皇、官家过目!”秦继珉将奏折奉上。
官家巴不得除了童贯,则故作痛心疾首道,“朕与父皇一样,实难相信太师会这般毁我大宋江山,但秦爱卿言之凿凿,朕姑且一观吧。”
官家这话一出,这些百官哪能听不出弦外之音。于是乎,一些平日依附讨好童太师的官员,这会儿就提心吊胆了,怕官家秋后算账;一些惧怕童太师但对其不满的官员,心里就高兴了,阉贼杀害忠良,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早该铲除了。
秦继珉手上的奏折,由內侍递给了太上皇,太上皇看完脸色发青,又丢给了官家。
童太师自然什么都不认,大呼冤枉。
官家道,“童太师啊,若秦爱卿所奏之事属实,你这……怎么对得起父皇对你的信任!”
官家都说得这么明显了,看来阉贼大势已去。以萧侯爷、沈尚书为首,一些官员开始痛斥童贯的恶行。渐渐的,更多的官员站了出来。
官家一脸喜色,这些官员出来指证童贯,便说明是拥戴他的。
太上皇迫于无奈,便道,“童贯有负皇恩,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发配到英州,此事到此为止。”
犯了这么多大罪,太上皇还护着,萧侯爷、沈尚书等官员心寒。
官家刚继位,也不好反驳太上皇,看着奏折上所写童贯的一条条罪证,心道,有父皇在,他算哪门子官家。但经此事,让官家想起了孟妃所言,‘上皇于危难之际传位陛下,待皇城安,若上皇后悔,陛下又当如何?垂拱殿有二主,百官左右逢源,恐陛下祸始也!’
弹劾童贯之前,秦继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也事先联络了一些官员重臣,但他也猜到有太上皇在,童贯死不了。所以,能将童贯贬出开封,让他不能把持朝廷,也算一个收获吧。
童贯被贬,就等于断了太上皇一个臂膀,太上皇即便再宠信秦继珉,一旦涉及皇权被削,也不会再纵容,太上皇道,“秦继珉,你行事鲁莽,不堪重任,朕贬你去地方上当一方县令,好好磨炼下你的心性!”
萧侯爷本想求情,被秦继珉用眼神制止了。能远离开封,当一个地方小官,秦继珉求之不得,当即道,“臣谢太上皇隆恩。”
沈尚书随即道,“臣已老迈,已无力掌管户部,太上皇,官家,臣乞求告老还乡。”
户部空出来了,官家就有机会提拔自己的人了。见太上皇没有阻拦沈尚书辞官,官家道,“沈尚书为朝廷费尽心力,当重赏。朕赐你衣锦还乡。”
兵部孙尚书道,“臣多病之躯,已无力为君上分忧,臣也乞求告老还乡。”
比起沈尚书,孙尚书确是实话,而且他早不管兵部了,兵部一直由赵令沔主事,不过赵令沔现在陪康王去当人质了,兵部就群龙无首了。官家本想挽留孙尚书,但看到孙尚书站都站不稳,一月之中有大半个月在卧床,便叹道,“朝廷多事之秋,有孙尚书掌管兵部,朕与太上皇自是放心,但孙尚书沉疴旧疾难愈,朕也不勉强了。兵部尚书空缺,待赵令沔归来,由他升任。兵部之事,暂由萧侯爷兼管。”
官家将兵部给了萧侯爷,太上皇一时想不到好的人选,便也默认同意了。
这一日,朝廷大权更迭。
阉贼被贬,阉党失势。萧侯爷等一干忠臣,觉得朝廷振兴有望。对为除阉贼上书官家而甘愿当人质的赵令沔,更心怀感激和敬佩。
宫门外,梁照水和沈青廪在等待朝议结果。
梁照水道,“我相信,这次一定会成功的。”
沈青廪带了一堆证据来,都是关于阉贼的。但等到现在,官家和太上皇都没召见,也没让人来搬这些证据,沈青廪心里就没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