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那边的衙役,大伙儿都瞧见咯,眼下也不用我再说啥,你们也该猜到,这些人到底是为何而来。
若不是绵丫头仁义,想拉村里一把,这好事可轮不到咱头上,你们别嫌四成少,分下来也有一两千斤啊!
就算一斤卖五文钱,那得卖多少钱?多的话我也不说了,反正一家至多能得半亩地种粮,若是有不愿种的……”
“愿意啊!我家愿意!我爹我哥都愿意!村长啊,谁家要不愿意,不如让给我呗!”
宋茂学话没说完,便有人抢着举手,这还是跟绵丫头学的,说是要守啥会场纪律。
大伙儿听着新鲜,学起来还是挺快,反正小福气包说啥,他们做啥,肯定没错的。
这人刚说完,便被身后几人扒拉开。
“去你的!咋就改不了多吃多占的毛病!没听村长说要用来救灾民!”
“就是啊,再说,村里有谁能不愿意,又不是瓜皮!”
“我看不一定,那宋老二家,向来跟有才老哥家不对付……”
“行了啊,人家里一个瘫了一个瘸了,别老扯着以前的事儿不放。那下雪的时候,全子带着自救队去帮忙,宋老二要再犯糊涂,可就真不是人了。”
那人想想,不服气嘟囔:“那不是还有宋刚家的,对,高氏肯定不高兴!还有曹氏,也扫了好一阵茅厕!”
一听这俩名,大伙儿不由动容,神色间多少有点儿尴尬。
盖因免束脩一事,不小心漏了馅儿。
这事儿也怪不到谁身上,最近天热,大伙儿傍晚在村头老树下乘凉,闲谈间说起自家孩子,自然免不了感谢宋家一番。
以前孩子哪有书读啊,如今不光会写全家的名字,还能抄点啥童话故事,西游记的,回来说给家里人听。
说到兴头上,又都是村里人之间,谁会注意那么多,自然是有啥说啥,便有人把免束脩的事儿秃噜嘴了。
等说了半天后,才有人不经意发现,高氏竟然站在不远处,竖着耳朵听了个全乎,被发现后还瞪了他们一眼,气呼呼走了。
高氏本是为让儿子上学,方才应下扫茅房的活儿,当时她并不知学堂免束脩,还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这下子肯定不乐意啊。
“哎呦,说起来,我来时路过学堂,好像刚瞧见她俩往太山去了……”
胡老太大惊,从人群里挤出来,“什么?我家那个也去了?”
看到对方点头后,她一拍大腿,气的赶紧跑出村长家,“那败家娘们,又给我惹事儿!看我这回怎么教训她!”
大伙儿互相看看,也没拦着,反而是跟了上去,这好事当头,自然是要跟老宋家站一边。
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太山去,等到了地方,却是没见着想象中的画面。
高氏的确拉着曹氏过来,但她们压根没进着门去。
赶巧了不是,今儿刚好姜云景带着人来运粮,山脚外面停满了马车,大批官兵在外把守。
俩人一见那架势,便吓得腿软,哪儿还敢靠近啊。
胡老太年纪大,气势却不差,跑在最前面,朝着曹氏胳膊,便甩了一巴掌:“你个败家娘们,跑来这里干嘛!”
曹氏吃痛下喊起来:“哎呦,娘,我没做啥呀!”
“没做啥你躲这儿!是不是听了谁唆使,又想来找老宋家麻烦!你这木头脑袋,咋就不想好,要再坏了我孙子的好事,我可饶不了你!”
胡老太说罢,四处在地上捉摸树枝。
“真没啊娘!我哪能干那傻事,你听我解释嘛!”
此处动静不小,那一大片儿人,衙役们想装看不见都难。
这听着像是家事,他们也不知该不该管,可既然来此,肯定跟老宋家有关。
于是商量几句,分出一人去里面通传。
不大会儿,金氏快步走出来,嘴里骂骂咧咧:“哪个不开眼的,跑咱家门口闹事,不知道咱今儿要接待贵客!”
老太太前日收了通州来信,正跟姜县令吹嘘孙女本事之大,无端被人搅了兴致,自是很不高兴。
待看清场面后,她先是扫了高氏一眼,又见胡老头手里拿着柳枝,而曹氏缩着身子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