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目光中的佩服更甚,“回秉大人,属下着人暗中去买粮,大张旗鼓运进邻县,虽没咱这儿效果好,可那边粮价亦是有所降,今日告示一出,怕是还得继续降价。”
通州有粮的消息若传出,自然会有人愿意奔波来此,离得稍近点儿的县城里,凡高价卖粮者都得心虚一下。
“如此便好,我能为他们做的,也就这些了。”姜云景叹口气。
到底自己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不谈上头压了多少人,便是本地绅豪便不是那么好相与。
若非仗着姜家的名头,自己想要在永宁站稳脚,亦是不易。
也就全亏宋家,方才能妥善安置灾民,至于别处是哪般地狱,他是真顾及不上。
“城外灾民可安排妥当?”
“请大人放心,已将其登名造册,不日便分批送往各处村子,我已跟当地里正交待过,定会将其看顾好。”
“恩,契子都签了吧?他们对此可有异议?若有,便提出,灾民亦是百姓,莫要伤了他们心。”
别看姜云景在外乃青天大老爷,行的却是铁腕手段,在有些事上看得极清楚,不比金氏那个老人精差。
什么借一还二,不过是孩子的天真罢了。
灾情可远不止永宁这一片儿啊,真把新粮都分给灾民,那能抵什么用?
不言救世,亦不能光着眼于一处。
因而此次“以工代赈”,凡协助衙门种田者,除了能得仨月口粮外,还能分得一住所,些许闲置良田。
待得顺利秋收后,灾民可在居住村子入籍,茅屋良田亦归其所有,另外还可再得仨月口粮,以及自家播种之用的种粮,其余新粮则均上交衙门。
至于最后怎么跟宋家分配,姜云景并不担心,他觉得自己跟小姑娘想的,应该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他想到了点子上,宋绵竹没下得了的手,有人恰当好处的唱起红脸。
“放心吧大人,有房有田有粮,他们都抢着签咯,说句不中听的话,如今放眼整个大晋,哪儿还有咱这样的好事。”
“那可不一定……”
面对严厉疑惑的眼神,姜云景只随意笑笑,捻起杯茶,轻轻抿了一口。
某个小姑娘在的地方,肯定不会缺新鲜事儿。
此时,县衙外面,百姓们还没散开,饶有兴趣讨论起告示。
有猜新粮从哪儿来的,亦有讨论以工代赈此计之妙者。
孙勉完成此行任务,默默离开人群,很快走到一处街道,缓缓进入一栋二层小楼中。
此地离弄巷不远,占位不算大,从外看像是个小酒馆,其中却是另有乾坤。
所见之处,没有推杯换盏的笙歌,只余满室书墨香。
那些整齐划一的书架,伴着墙角兰花,阳光透过镂空的窗框照入,调皮地不愿在一处多留。
此间处处是光明,清冷中透着一丝温馨,让人不由心生愉悦。
进门左手处摆着一张矮柜,宋萍正站在后面,背过身子整理靠墙的架子。
听到有人推门走进来,她不慌不忙回头,“这位客观,咱这儿还没正式开张……呀,孙先生来啦。”
孙勉微微颔首,打量眼里面,“白老爷子今儿没来吗?”
宋萍捂嘴笑,“咋可能嘛,一来就带人上二楼小室,说要趁开张前帮咱多抄几本,好帮学子多讨几个会员名额。”
教书已快有一年,许是见的人多了,又或者在熟人面前,孙勉再没之前的羞怯,也跟着笑了:
“他老人家若开口,便是让文成学子皆免费,咱也没啥话好说的嘛。”
不谈书籍全是人抄来的,连这小楼都是白老爷子的手笔,宋姑娘离去前将图书馆一事交于仨人,说起来老爷子也算半个东家。
依照之前商议,图书馆将采用会员制,非是不想全面开放,的确是地方腾不开,每日能接待的人数有限。
本来此处便是面向文人,就是让老百姓进来,他们也不识字嘛。
当然,虽是会员制,但收费极少,一月不过百文钱,所得全用于图书馆以及慈幼院上。
恩,在得知孙女在通州赚了大钱后,金氏已看不上这三瓜两枣,还没手缝漏出去的粮食多哩。
“老爷子哪肯占这便宜,要几个名额,也不过是要留给寒门出身的学子。”宋萍从矮柜后走出,把门顺手带上。
俩人随意说着话往楼上走,不时发出轻笑声,好似总能传出“绵绵”“宋姑娘”之类的话语。
“也不知她何时回来……”
“快了吧……”
城外,灾民们很快被动员,各自打包好行李,牵着孩子,眼含紧张,在衙役带领下前往一处处村庄。
在那里迎接他们的,是满含善意的村民,以及刚修缮好的茅屋,跟荒废许久的田地。
这些人来了,便是希望来了。
在所有人的期盼中,日子如烟般飞速划过,七月已是秋来,同时一封信送到宋绵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