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乔岚的严格守护下,段家的瓜一颗颗健康长大,让段家的孩子过上了一个有甜瓜吃的夏天,后厨布袋子里的瓜籽也装了一小袋子了。
王氏每日把瓜籽晒干洗净,用布袋子装好以后再放到厨房角落的坛子里,用石头压在坛子顶部,仔细存好防止老鼠偷吃。
夏天既是吃瓜的季节,也是稻子收割的季节。
蓝田县水多,段家地里的水田有三十来亩,乔岚改了一部分种别的东西,剩下的二十多亩全种上了稻子。
这些稻子自是请村里人帮着一起收!
“这稻子长得真好,稻穗结得多,空穗还少!”
“我刚刚挑了两担回去,可重了!”
经验老到的农户夸奖道,其他人也跟着附和着。
倒不是大家吹捧段家,而是这庄稼长得真的非常好。
乔岚为了确定产量,让人把每亩地的水稻都分开放着。
再请了帮力气大的汉子,把一捆一捆水稻上的稻粒敲打下来,再放入竹箩筐里,晒干称重。
今年是个风调雨顺的年头,每家每户地里的庄稼都长得不错。段家的稻子比其他人家的都要熟的早,看着段家地里产出来的粮食,村里人也都高兴着,想着自家地里也会收不少。
第一批在阳光下晒干的水稻,是一股夹杂了太阳芬芳的干草。
乔岚领着家里的一群汉子,拿着木杆称对几个放在箩筐上的麻布袋子分别称重。
四百三十二斤。
乔岚第一次种地,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但看着系统给出的评价是良,那说明自己能拿个八十分。
跟在一边的莫齐明倒是暗自心惊!
这么多!难道算多了?
段茗敬和段茗琛都没种过地,不大清楚这一亩地该有的产量。段茗琛倒是时常去地里干活活,知道良田和普通荒地种出来的有些差别,多的差距能有一百斤。
自己的地是他看着浇水施肥,能有这么好的收成是理所应当。
系统并没有给出亩产的准确数字,只是根据作物的生长状态进行打分。
乔岚怕这中间有些误差,让人再称了几次,得到的数字依旧是四百三十斤左右。
哪怕除去麻袋和箩筐的重量,也有个四百多斤。
这个数量,足以让村中人惊掉下巴。
然对于乔岚来说,单一样本的数量不够说明一切。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她把自家的陆续晒干的新稻都一一称重记录。
皆以亩产为单位,最少的都有四百零几斤,最多的一亩地,可能是这块田的范围比其他的田地的稍微大了一块,亩产接近五百斤。
也就是说,自家种下的第一批水稻,亩产平均在四百二十斤往上的程度。
二十九亩地总共收了一万三千多斤的水稻。
乔岚回忆了小时候在新闻里看过的亩产突破千斤的水稻,还有后续节节攀高的数字,只能表示,自己种出来的这个数字还真是附和良。
毕竟在种植的过程中有系统的把控和频繁的水肥,前期投入的成本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