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亲娘要出远门去南边治蝗灾,段茗敬第一个提出要跟着去。
他长这么大,从未离开过娘亲。
哪怕是抄家的时候都在一起呢!又怎么能看着亲娘一个人出远门去南边呢?
只是他的提议被乔岚果断拒绝了。
不管是段茗敬还是段茗青,甚至是段茗琛,乔岚都不让他们跟着。
因为这么一件事,段茗敬难过到晚上睡不着觉,甚至连床榻都没上,一直坐在桌前,难过着!
尚氏自是陪在丈夫身边,说着宽慰他的话。
段茗敬:“你说娘不带我就算了,为什么谁都不带呢!娘这是过去做什么!”
五月的夜晚不算太热,尚氏替段茗敬轻轻打着扇子。
婆婆既然想这么做,自然是有她的道理,丈夫的心思尚氏也是懂的,若是硬要跟他讲道理他定是听不进去。
尚氏想了想开口道:“娘亲这次是被朝廷喊去南边治灾,自然是有朝堂的人陪着,这安全问题二爷不用担心。再说了,娘身边还带着不少奴仆呢。二爷,夜深了,快睡吧。二爷若是不早些睡觉,让娘看到二爷眼下的青黑,这一担心,指不定路上都不安生。”
段茗敬闻言转头看向妻子,叹了口气。
“我在想,自己这一大把岁数了,是不是太没用了!功名考不到,这拳脚功夫也不厉害!唯一的福气,就是有个好娘!”段茗敬感叹道。
他被娘亲一直护着,长在她的羽翼下衣食无忧。如今娘亲年事已高,还要一直操劳,他什么忙都不帮不上。
尚氏听罢,手中的扇子不觉停下,望向段茗敬道:“二爷怎么会这么想?”
“世上无完人,这偌大的京城有几个男儿文韬武略皆通的?二爷虽不擅长那些东西,但赚钱养家一个都不落,比他们都强。甚至大半个京城的读书人,都知道二爷的名字,见到二爷谁不夸一声好呢?便是娘她也是最喜欢二爷的。”尚氏说道。
借着《稼穑小记》大半个京城的读书人都知道段茗敬的名号,甚至在路上偶遇,都要打个招呼行礼。
尚氏出门时,时常会收到一些敬仰的目光,说她是段家的儿媳谁的妻子,就是那出版《稼穑小记》的人家。
丈夫不用做官不用考科举,名声就传遍了京城,在百姓心中更是颇具名望。
多少人为官十几载,都挣不到这样的名望。
尚氏绞尽脑汁安慰着,段茗敬不知想着什么,沉默不说话。
在桌前坐了许久,终究是回了床上。
乔岚走的那一日,除开段家人,还有不少的年轻学子与百姓前来相送,希望乔岚这一路能平平安安,更希望南边的蝗灾能被轻松解决。
除开这些,乔岚的学生们也都跟着过来了。
众人跟着马车,送至京城外二里的河提,仍旧依依不舍。
乔岚见状下了马车,满脸和蔼的笑容。
“时候不早了,诸位还是早些回去吧!快到用饭的时辰了,莫要饿着肚子。”
乔岚亲自下车相劝,作用还是有的,不少人当即点头答应了。
“女君放心,送完您我会回去吃饭的!”
“多谢女君关心!学生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