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不知道爷爷心里想什么,但是今年村学还真的要散了。
村里有资质读书的也就三人,其中两家还能勉励供一个读书人,可有一家就非常困难了,家中只一寡母带着他,爷爷奶奶都去世了,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人只能做针线换钱给儿子读书,至于红薯粉方子她认为赚不了钱就没去买,她只一人,做的在多也不如绣花帕子来的轻巧。
这书也读不下去了,爷爷也觉得没了意趣,只等今年这两个考上童声他就不准备再教学生了,教人说起来容易可责任心太大,他还是颐养天年的好。
又是一年过去李父的果树终于结果了,李九瑾在其中还出了大力气,她当然给果树嫁接了,枝条是空间出来的,虽然只有一半的树木但是产量也不是这个时代任何的水果能比的。
第一年结果也只够两家人吃的,李父这两年历练下来也不是原先那个只知道做木匠活的人了,买下了一大家子人来管理果园和家里田产,他再看几年,要是儿子有出息他就往县里走,要是儿子考不上在村里做一个土地主也可以。
村里这些年过得虽说好些,可邻村不好的也有很多,卖田卖地并不少,原先李九瑾让飞羽安排的那家人还在,见村里人还没有发现红薯的便宜种法,让她直接让那家人这样种了,今年的收成简直是惊呆了村里的人,里正也重视这是,当即就报了上去,这插苗的方法太节省种子了,而且产量也不差什么。
县太爷当然也是想干实事的,他的辖区内有了这样的收获他当然开心,马不停蹄让人来学习观摩,又立马写折子给上官,这上官就是公主殿下的小舅舅。
严家村又一次热闹起来严招娣早在年前就出嫁了,在镇里的苏婉也做了母亲,遗憾的是苏婉做了妾室,连平妻都不是。
这一年正好是晋乾六年,李九默终于考上了举人,位居举人行列的还有李九涛。
李九涛运气好得很,最后一名录取的举人,他这时候才觉得读书是真的费脑子,不想读书了就去找了李九清这个哥哥商量,但是大伯不同意他丢下书本。
既然李九涛觉得读着吃力,他这个做爹的也不见硬逼着儿子读书,大伯也知道这读书得分人,他也进过学只是读不进去这才让老子爹给找了一个账房先生做着,孩子读不进去那就不往上考了,既然是举人了,那就能补缺,做一个县丞或者小吏都是可以的,想彻底把书本丢开不可能的,哪怕是奉承上官也要引经据典吧。
明年就是又一年会试,李九清当然要去考试,李九默却想着要从武举出身,书也不曾落下,继续读要是武举走不通那还是要读书的。
晋乾六年李九瑾已经十四岁,他大哥已经十六岁了,李父不着急给儿子订亲,这还是儿子的想法,他当然知道儿子想要考武举人,当儿子说等努力一下再说,他想争取找一个会读书的妻子,读书明理他不想像大伯一样家宅不宁。
李父听了也直叹气,这样他也不好硬给儿子定亲,这个大嫂一辈子都分不清楚轻重,儿子有想法那就随他去,但是也给李九默划了个时间线,那就是两年,李九默当然同意。
李九逸是个跳脱性子,读书没什么进步,对数字什么的比较敏感可科考考数学可没多少分,到现在也只是一个童生,连秀才都不是。
童生试三场,要过来最后一场的才是秀才,李九逸才过了第二场,第三场已经是考了两年了,李九逸都要放弃了,李父却压着他读书,才十二岁,不读书干嘛?又不要他养家种地,分担家务,那就继续读,读不进去也要读。
李九逸简直要被父亲逼疯,时不时找姐姐耍耍宝去一去心中郁气,李九瑾也时不时打击弟弟一两句,给他紧紧神,不然成了纨绔子弟可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