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哪只耳朵听到我要罚她了?”
锦娘虎视眈眈的看着三郎的耳朵,让三郎吓得赶紧捂住。
“那娘是什么意思……。”三郎嘀咕着,偷偷看着锦娘。
锦娘知道她一开始虽然看不上李氏,倒也没多讨厌,都是宋氏上眼药上的。这个读书人家的规矩,让李氏站着伺候也是她提出来的。
这心眼可真够黑的。
“还读书人家的规矩,你们爹侥幸读了几年书,也早早去了,家里现在读书的只有二郎,也住在书院里不归家,这规矩你给谁看?咱俩如今和普通庄户人家有什么两样,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别搞这些穷讲究。”锦娘说完,意有所指的看了眼宋氏。
宋氏背后一凉,知道婆婆这是在敲打自己,可奇了怪了,这寡妇怎么今天像是看她不顺眼似的,平日里不是最喜欢她了吗?
想起她的那些银钱,宋氏暗暗咬了牙,她定要把那些东西都哄来,到时候有银子傍身,看谁还敢给她脸色看。
“可是娘,咱家到底还是和他们不一样,这不是你说的吗?咱们可是耕读传家,镇上搬来的,能和那些泥腿子比吗?大嫂就不说了,比城里的小姐也不差,就不在乎出身了,可我还想娶个镇上的媳妇呢。”三郎心里不服气,以往锦娘撂了话,谁都不敢说个不,也就三郎有时候仗着锦娘疼他,搬出个一二三顶嘴。
锦娘脸色大变,重重的放下碗,冷笑道,“好啊,你看不起庄户人家,泥腿子比不上你们王家书香门第,我段锦绣也是泥腿子出身,家里穷的揭不开锅,比你媳妇只差不好。你媳妇我用一袋白面换来,我嫁到你家,是你爷爷只用两袋粗粮换来的,污了你们王家的门面,真是罪该万死了!”
她这话一出,众人才猛然想到,锦娘那时的遭遇和李氏差不多,三郎这么说,真的是在打锦娘的脸。
他们爹王恪非听说有怪病,人人都传他命不久矣,所以没人愿意把女人嫁给他。还是他们爷爷用两袋粮食从庄户人家换来一个闺女,就是他们娘锦娘。李家的家底也不错,锦娘过了几年好日子,可惜后来王恪非被劫匪杀了,李老爹也气急攻心跟着去了,他们家才落魄下来。
就算过了这么多年,两袋粗粮也没白面值钱啊,他们踩李氏的出身,就等于踩自己娘,这可把众人吓出一身冷汗。
这话说的太重了,三郎脸色发白,抹了把汗跪了下去,“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您别生气,家里谁不敬重您,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拉扯大。我刚才说鬼迷心窍了说的浑话,娘要是生气,就打我吧!”
锦娘自己心里也虚着呢,毕竟对李氏不好,也是她之前自己默认的,也就顺坡下驴,没多说什么。众人狠狠松了口气,三郎也给李氏使眼色,让锦娘说什么她就做什么。
李氏也知道婆婆是对她好哩,虽然不适应但心里还是有些高兴,战战兢兢的多盛了点干的,回家坐在桌子旁了。
锦娘看她虽然不多但好歹过了半碗的饭,点了点头,李氏自卑惯了,能鼓起勇气盛这么多已经不易,还是别先逼她了。
“这就对了,整天干这么多活,哪能不给你吃饭,不然传到外面,定会说我们家苛待儿媳妇呢。”锦娘不咸不淡的补充了一句,“老三家的手艺不错,这饭食倒是吃着越来越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