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阿晦没有回来,她和他还没有见上一面,就是她以后要躲在湖州府,和阿晦也是两地相隔。
“我想过了,你一个人在外头我也不放心,等阿晦回来,我就让阿晦去湖州府寻你。”
董三娘微微红了脸,“爹……”
董思明又说起了另一桩事,“先前派去边关的人回来了,说是在边关没有打听到跟阿晦有关系的人或者事。”
董三娘的心提的老高,“难道他根本不是边关的人?”
董思明摇了摇头,“现在谁也不知道……三娘,我只问你,你真的想好了吗?”
董三娘抿了抿嘴,“爹,我信他。”
董思明只看她神情,就知道自个的女儿这是下定了决心。
心里默默叹了口气,董思明微微一笑。
“好!既然你下定了决心,爹也不反对。”
“爹,谢谢您!”
董三娘含着泪福了下去,“女儿让您操心了。”
董思明笑了笑,“我又没闭眼睛,你和你大哥哪一个不让我操心?”
又从袖子里摸了张银票出来。
“这里有三百两银子,你去了湖州府也不能总住在知府府上,偶尔去住个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哪有天天住着的道理?没得被人闲话。”
“你别急着推拒,我知道你手头的银子不多了,你拿着这三百两银子去买个小院子,我和你娘也放心。”
董三娘怎么也不肯收这张银票,“爹,我不能再拿家里的钱了。”
董思明故作生气,“你难道不是我女儿?就当爹给你的零花!”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董三娘咬咬唇接过银票,“就当我问爹借的,等我赚了钱我再还给爹。”
“都随你!”
董思明笑道:“对了,你说的师爷的事,我已经写信给我杭州府的那位故交,他路子多,只要一有消息我就马上派人告诉你。”
董三娘精神一振,“爹,让您费心了。”
不光是和黄夫人的交往,还是程三郎带来的压迫感。
董三娘越发希望身边有个能帮她分析大事,有足够经验的师爷。
董思明目光柔和,微微摇了摇头。
“你想的比爹都长远,不说别的,就今天这封信就让我感触良多。”
“咱们在这小地方两耳闭塞,什么都不知道,只稀里糊涂过日子。”
“这样的大事,还要别人来告诉咱们。”
“别说你要请师爷,我都想请师爷了。”
这师爷大多都是不得意的读书人,自有自个的圈子。
他们的消息灵通,比一般人更快。
消息灵通,比旁人早知道一分,就能比旁人得到更多的先机,甚至是商机。
董三娘突然灵机一动,“爹,您让大哥去进些白布备着。”
董思明一楞随即反应了过来,拿手指了指董三娘。
“好一个女陶朱!”
他还在震惊这个消息,而他的女儿却已经看出了商机。
官家身子不好,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驾崩。
天子驾崩,全天下都要戴孝。
平常谁家会备着那许多的白布?
董思明再一次扼腕叹息,自个的女儿为什么不是儿子?
要是董三娘是儿子,只怕他们董家早就更上一层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