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普林斯顿每周都会有会议,当然不会要求每一位教授强制参加,毕竟他们都是大忙人,但是至少会记得一个月出席一次。
这样的会议过程比较轻松,坐下一起喝喝咖啡,说一下自己最近研究的课题或者说一些自己最近身边发生的事。
近几年的的菲尔兹奖得主只有少数几个是出于普林斯顿嫡系,比起往日一骑绝尘的姿态,已经有些势颓了,基础数学的排名还稳居第一,可是其他学校已经强势崛起了,为了不让自己从第一的宝座上掉下来,他们这几年也越来越关注本科生,尤其是彼得?舒尔茨强势崛起后,几乎夺走了这两年数学界的绝大部分视线。
而这也提高了他所在学校的声望,他们当然也想自己的学校出这么一个超级天才。
可是这样的天才如果经常出现,那舒尔茨也不会吸引这么多的视线了。
他们只是抱着期望去找,而近日声名鹊起的洛叶,终于进入了这些大佬的视线。
之前洛叶为了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向几位教授请教,可也没有留给他们足够的印象,可是她在课堂上频频回答对教授的问题,终于成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力。
德利涅慢吞吞的道,“我最近上课,遇到了一个学生,她回答对了我的问题。”
“之前我询问我带的研究生,他没有回答上来。”
纳萨克也微微一笑,心情愉悦,“我假设你遇到的是一个东方女孩?她在群论上很有天赋,她询问的问题,我带的博士生不一定能回答上来。”
他每周大概去上一次课,而洛叶在课堂上接连回答他的问题,让他印象不深刻都难,实际上,他在之前的一堂课上,已经把自己的私人邮箱留给了洛叶,在她在下课后快速的询问了他几个问题后,那几个问题没有足够的水平绝对不会问出来,换句话说十分刁钻,问问题也要自己的水平的。
问题不够难,把问题放到萨纳克教授眼前都算是自取其辱。
这是这学期萨纳克第一个记住的学生。
而其他教授听了两人话,也回想起了洛叶,并不是每一个教授都像是萨纳克这样的随心所欲的,也有严格按照课本来讲的,上课提问也会是在课本范围内的,在范围内的,意味着天花板就在那里,很少有人会回答不出来这样的问题,而洛叶回答上来,也不会引起他们的特别注意。
可是现在这两位教授都说起了她,还记忆深刻,对她印象十分不错,怎么不回想一下?而洛叶也很好确定,数学系的总共她一个东方少女。
他们回想起来后也想起了她在课堂上的表现,“又是一个来自于东方的数学天才。”
他们主攻的方向都不太一样,开的课程也不太一样,他们一交流,发现洛叶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课堂上表现都很优秀。
尤其是群论和代数几何,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询问问题,本身展露的实力都超过了她的年龄。
在其他地方还能引起诧异,可是在场的,几乎都是早早的崭露头角,跳级的更是有好几个,洛叶这种程度最多引起他们的兴趣,还不能让他们诧异。如果此时格里菲斯在,透露出洛叶发表的两篇论文,或许能让他们变色,可是他不在,所以他们稍微讨论了下洛叶,继续交流其他的事情。
不过也因为这短暂的交流,让更多的教授记住了洛叶的名字,更进入了他们的观察名单,如果洛叶在后面还能保持这样的势头,甚至展露出更多的天分,她可能就要进入普林斯顿重点栽培名单了。
************
而洛叶此时已经在构思自己大一的第一篇论文,她之前已经在《美国数学会通报》这样的数学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接下来自然想挑战更高难度的四大期刊。
如果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主办的《数学年刊》上发表,那就更再好不过了,可是她又看了遍图书馆储备的往期期刊,发现在这四大上刊登期刊比她想的还要困难。
《美国数学会通报》等一些的数学期刊都是比《数学年刊》等四大稍逊的期刊,可是这稍逊,这些年发展下来,也没有变成五大,六大,足以可见四大的标准有多高。刊登的数学论文必须要是重量级的突破,发表后会造成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像是让舒尔茨直接获得了博士学位那篇论文,发表在了四大之一,编辑部位于德国的《数学新进展》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框架,论文里面ps理论被誉为代数几何未来几十年最有潜力的几个框架之一。
他也是因为这篇论文,真正的扬名于数学界。
拿这个标准来写论文,洛叶是能写出来的,就写她研究最深入的几何学,给她足够的时间她能写出来一篇,但是她现在要的学分。
而且她写出来,也不可能像舒尔茨一样直接获得博士学位。
洛叶本科决定主攻群论,以此来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获得萨纳克教授的青睐,最好就是发表相关的论文,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综合来说就是洛叶发表群论相关的论文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