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连声说谢谢,平时多么伶牙俐齿的一个小姑娘,一时间高兴地只会说谢谢,颠三倒四、翻来覆去地说。
澹台莲州被感染,眼角眉梢都因笑意而舒展开,他坐下来,问:“我还有别的事情想问问你。”
大丫现在是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给太子,说:“你尽管问,我知道的都告诉您。”
澹台莲州问:“你可知道你家是怎么沦为奴籍的吗?”
大丫才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好好跟太子面前表现一下,可这第一个问题就把她给难倒了,她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她不过十二岁,自生下来起就是奴籍,但是,从没想过为什么。
她是,她的父亲是,她的母亲是,她的爷爷是,她的外公也是,尽管她跟良民看上去没有区别,没有缺胳膊少腿,但她好像天生就是奴隶,就活该过苦日子。
大丫说:“我不知道。”
她因为没能答上太子的问题而非常内疚。
问:“您能容我去问问我爹吗?我爹也在军营做工。”
澹台莲州说:“哦?你爹也在军营,那直接把他叫来,我问他吧。”
澹台莲州等了一会儿。
大丫她爹匆匆赶来了,他看上去不像是才三十几岁的人,身体还算强壮,但是脸老得不像话。
比他的女儿没胆子多了,双腿一直在打颤,一直佝偻背部,头低得深深的,一到澹台莲州的面前,第一件事也是下跪。
澹台莲州看他抖个不停,简直下一刻就要摔倒再低了,说:“他是干活干累了吧,搬张椅子来给他坐。”
大丫她爹诚惶诚恐,一开始连话都说不大清,越是说不清就越害怕,怕惹恼了太子,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
但是澹台莲州语气和蔼不说,温声细语地安抚他,终于能跟他正常交流了,询问他们是怎么落入奴籍的。
大丫她爹倒是记得自家的旧事,他说得并不清楚,所以澹台莲州不得不问了好多遍。
终于大概整理明白了。
差不多是这样的:
这齐姓人家的男人祖籍在昭国沂城,是他太爷爷那一辈,当时还是良民,不算穷,也不算富有,以种地为生,原本有两亩田地,勉强可以度日。
有一年,王上说要打仗,点了他的太爷爷去当兵。
不去的话要被杀头,所以他只好应召入伍。
但是士兵的武器、铠甲都得自己准备,要是不准备也要被杀头,他只好卖了地,拿换来的钱去买了武器和铠甲,去军营报道。
一仗打了两年,士兵们在打完一仗以后还得去抢战利品,要是慢一步,就一点东西都拿不到了,因为军队给的钱和粮食都不够。
也有人为了钱,会故意杀害普通人。
他的太爷爷是个老实人,每次都拿不到太多东西,也不愿意为了抢夺财物而杀害无辜的人,所以一直穷的两袖空空。
最糟糕的是,当时在任的那位昭王不是个会打仗的,军队节节败退,有一天,太爷爷听说,敌国已经打到了他的故乡沂城,于是连夜逃出了军营,想要回去救自己的妻儿,然而才到半路就被抓了回去。
太爷爷被鞭笞了十下,没死,另外剥夺了他的良籍,打入奴籍,充当炮灰。太爷爷侥幸没死,活了下来,战争结束以后,被流放到洛城做苦工。
澹台莲州听完,沉默良久。
这洛城与昭国的奴隶有多少是这样沦为奴籍的呢?
他算了算时间,应当是上上上位昭王所做的。
澹台莲州与黎东先生讲了这个故事。
黎东先生道:“是以昭文王才改了军制,使得昭国一时中兴。如今已没有这么残忍了。”
“您若想赦免他们的奴籍,直接赦了便是。”
澹台莲州摇了摇头:“我可以直接这样做。赦免一个人,十个人,一百个人,甚至成千上万人。”
“但这些人莫名其妙地做了奴隶,又毫无理由地被赦免,他们没有立锥之地,要他们去做什么呢?还是得先教会他们该做什么,他们有事可做。”
而且,这些人被流放、入奴籍是他的父辈,要是他直接反驳,便是一种不孝违逆的行为。
他知自己做每一件事都得有章程,有理由,而不是直接下令。
黎东先生问:“太子觉得怎样?”
澹台莲州以一种宁静而坚定的声音:“我看,还得继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