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瑶插手了雍城每年一度的“清账监办”。
在白其姝的指点下,华瑶从雍城的税务司抽调了十几名清廉公正的官员。杜兰泽负责教导他们如何辨别各项假账,再把他们分作两组,专责审查雍城的税银,互不干扰,互不知情。他们查账的结果一并交由杜兰泽核对。
杜兰泽通晓算术的经义。她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她毕竟精力有限,身子骨也很孱弱,手下没有多少可用之人,免不了整日劳累。
再者,杜兰泽和华瑶致力于清查雍城的假账,此事非同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偏偏华瑶在朝堂上无人可用,无舌可言,长此以往,恐有灾祸。
杜兰泽思前想后,亲笔写了一封信,寄给她远在岱州的恩师。她言辞恳切,字字珠玑,读来颇有叩心泣血、伏乞怜才之感。
杜兰泽的恩师才高八斗,慧眼识珠。她盼着恩师能为华瑶引荐几位贤士,辅佐华瑶料理诸项事务。她送出急信,迟迟没等到恩师的回音,便又接连写了一批书信,连日发派,如此数天之后,她收到了师弟的拜帖。
杜兰泽把拜帖转交给了华瑶。
华瑶打开一看,只见那位师弟的大名是金玉遐。
华瑶称赞道:“金玉遐,这名字倒是好听,《诗经》有云,‘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其意为,贤者有德音,恰如金玉。”
杜兰泽道:“师弟的确是才德兼备之人。”
华瑶忍不住问:“金玉遐的才学,与兰泽相比,孰高孰低呢?”
杜兰泽微微一笑,答案尽在不言中。她是恩师最得意的弟子,无人的才学在她之上。不过金玉遐大有来头,与众不同,他不仅是杜兰泽的师弟,也是恩师的长子。
杜兰泽的恩师名为金曼苓。
金曼苓乃是前任内阁首辅之独女,二十六岁考中进士,官拜国子监司业,主管国子监的算学。
昭宁元年,当今圣上即位。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圣上推行新政,致使朝野动荡多变。前任首辅离世以后,金曼苓主动请辞,辗转远居康州,后又定居岱州,以教书授业为生。
金曼苓的膝下有一子一女。她的长子金玉遐,年方二十二岁,博闻强识,通晓文理,且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隔天一早,金玉遐抵达雍城的驿馆。
华瑶特意带上杜兰泽和谢云潇前去接见。
那是一个乌云遮日的阴天,四处都是灰蒙蒙的不见光亮,清晨的水露悄然弥散,寒湿的雾雨在朦胧的天地间化开,游园的碎石小径上远远地走来一个撑伞的人。此人身量的清瘦高挺,穿着一件素淡的青袍,伞沿向上挪移时,华瑶看清了他的脸,他目如朗星,面如冠玉,形貌俊雅,风度翩翩。
他收伞慢行,走到华瑶近前,躬身向她行礼:“草民金玉遐,拜见殿下,恭请殿下圣安。”
他的声音也很好听,不愧是以“毋金玉尔音”为名的人。
华瑶道:“金公子请起。”
金玉遐道:“久闻殿下英名,今幸得见,果然名下无虚。有劳殿下出门相迎……”
杜兰泽笑着打断他的话:“师弟,好久不见。殿下待人宽厚,你不必拘于虚礼。”
华瑶也不想听那些花里胡哨的恭维。她就盼着金玉遐能立刻给她干活,最好每天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干活,如此一来,杜兰泽也可以稍微歇息一下,日子过得更轻松些。
华瑶心里是这么想的,她对待金玉遐就更亲切:“金公子远道而来,我特意为你备下宴席,全是凉州的好酒好菜,不知是否合你胃口。倘若招待不周,还请你多包涵。”
金玉遐早已读过杜兰泽的信。
他知道华瑶礼贤下士,不分贵贱,但他没料到华瑶能把礼数做到这一步。
华瑶忽然又说:“金公子,我见你一表人才,且是兰泽的师弟,必定是饱学之士,才高八斗。”
金玉遐恭谨道:“殿下谬赞。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姐同我相比,胜在策论、制图、绘卷、算经、议法……”
华瑶心下十分惊骇。
这么一比,金玉遐岂不是处处都不如杜兰泽?
那他还有什么长处吗?
华瑶默不作声,谢云潇倒是笑了:“幸会,金公子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