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太子很是意外,臭小子/六弟竟然考虑这么多吗?
不知道是他自己想到的,还是得了老爷爷的指点,不论如何,现在都是胤祚的功劳了!
康熙微笑示意:“继续。”
一看两位都很感兴趣的样子,张英就把许多琐事一五一十地报告出来。
杜仲叶提取杜仲胶的数量太少,千里迢迢运来京城再提取就太浪费了,所以教了一批人之后,让他们带着提取必用的溶液,去当地收购叶子,提取完再把杜仲胶送回来。
如此一来,运送杜仲叶的成本降低了,还能减少损耗,但是人力、运输、住宿的成本并不少。
跟着,还要派人去杜仲树较多的地方,教导当地居民怎么种植新的杜仲树,怎么照料会多长叶子,化肥该怎么搭配使用。
如果找到贫穷但适合种植杜仲的地方,还要送出购买来的杜仲种子,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如何靠种树脱贫。
张英道:“很多人请臣喝茶吃饭,言语间总会问轮胎为什么卖得这么贵,这也是京城很多人不解的地方,但其实这项生意不赚钱的,还得倒贴进去很多,和玩具店的利润加在一起将将平账。”
这一切都是经过张英的手去办的,没人比他更清楚六阿哥往里面贴了多少钱,又是为了什么,所以他说起来的时候,满脸的自豪与感动。
康熙:“……”
太子:“……”
太子瞅瞅面无表情的康熙,再瞅瞅激动到差点老泪纵横的张英,这要是有不知情的,还以为六弟是张英的儿子呢!
看到张英的表现,康熙有理由怀疑其他大臣很可能也是这副德行。
儿子会被大臣抢回家的强烈危机感油然而生,远远超过大臣被儿子扒拉进碗里去的危机感。
剩余的路程并不是安静的,张英仿佛彻底打开“夸夸胤祚”的开关,路上叨叨个不停。
关键他说的都是胤祚捣鼓出来的东西,是康熙和太子不知情的背后事,父子俩强行按住“儿子快要被抢走了!”“弟弟快不是我家的了!”的危机感,安安静静地听着。
直到皇庄临近,张英掀开马车帘子一看,欣喜地道:“皇庄到了,到了这就不能再乘马车进去了,万岁爷、太子殿下,我们走进去吧。”
康熙:???
太子:???
父子俩上次过来企图拎乐不思蜀的胤祚回宫的时候,直接到了皇庄门口才停的车。
见张英高高兴兴出去的模样,和路边停着的好几辆马车,两人明白确实可能有这么一回事,立即下了车。
下来以后,看到一条灰色笔直还高出黄土路面好一截的路。
“水泥路”三个字立马浮现在康熙和太子的脑海之中。
胤祚曾经说过水泥路就是灰色的,刺刺的,平坦的,坚硬的,和眼前见到的这个很是相似。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路只建了一半,和隔壁那条黄扑扑的路产生愈发明显的对比。
张英已经冲到那条水泥路上,都四十多岁的人了,在那又蹦又跳跟个四岁孩子似的。
“万岁爷、太子殿下,请过来看,这就是六阿哥和李光地一起铺的水泥路。”
父子俩匆忙上前,默契一致地弯腰摸地,嗯,果然是刺刺的。
张英解释道:“六阿哥说,水泥路刚铺好的时候是软的,硬了以后有一定的承重量,人可以上来,但是马车太重,上来太早会把路压坏,所以这些日子我们都是把马车停在这边,人走过去的。”
康熙和太子都没有成为那个例外的心思,何况他们俩确实想亲自在水泥路上走走,感受一下。
张英在前面带路,走一段路指着上面的缝隙说热胀冷缩,过了这里又说:“水泥路只能过人,不能过马车,隔壁那条路就给负重的马车过。最近马车在运石头、煤,上面经常会掉东西下来,过马车的速度又慢又颠,远不如我们走路快呢。”
这就是在说明为什么隔壁明明有路,他还让康熙和太子下来走走。
“等一个月后,这边的水泥路能过人了,就把隔壁也铺成水泥路。”说到这里,张英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压低声音,“上回犬子也参与铺水泥路了,臣被人拉去喝茶,没有亲眼看到,所以已经预约好了名额,下回铺隔壁的时候过来一起弄。”
康熙和太子不懂铺一条路有什么好参与的,不过……
“为什么要预约?”
张英望天:“这不是大家都觉得好,一传十十传百,朝上有大半的大臣要来吗?名额太抢手了,臣不走走儿子的关系,还捞不到呢。纳兰明珠也是靠儿子捞来的名额,索额图没儿子在这边,就没抢到。”
最终,他得出结论:“生个好儿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康熙:“……”
太子:“……”
一时间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吐槽。
就、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