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只剩两斤,锅盔已经吃完了,剩下的锅巴硬的像石头一样。
顾见山就当磨牙用。
他以为能忘记的。
但离开盛京快一个月,每回吃锅巴都能想起她,身上添了两处伤,有时疼的厉害,脑子里就不停地想。
顾见山觉得,把东西都吃完就不会想起来了,但就剩两斤,舍不得吃。
明知道姜棠不会想起他,但还是忍不住想,她做这些东西的时候,有想过是给他做的吗。
肯定想过,不然怎么有甜的。
想过又怎么样呢,她只是想报救命之恩。
而他,能不能活着回去都是回事。
顾见山仰头看着天上的月亮,从前他不知道能不能回去,也没想过,死在战场上也好,胡人常来犯,他得守住这片土地。
现在,他除了想保家卫国建功立业,还想活着回去,这里的将士,最好都能活着回去。
进了六月,西北还没热起来。
向远处眺望,高山上还有积雪,早晚尚能感觉到一丝凉意。
就还剩两斤锅巴,顾见山收起来不再吃了。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能省一点是一点。
他算着,就算那边有消息,到西北也得半月后了。
徐将军说得不错,唯有等。
六月初,宣礼太监直接来到永宁侯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昭信校尉顾见海于社稷有功,授武略将军。赏赐绸缎十匹、翡翠如意一对、红珊瑚一盆、玉观音一柄……”
顾见海还在军营,家中的男子都在上职,郑氏替顾见海接的旨。
让南雪给了宣礼太监辛苦钱,郑氏妥妥贴贴地把人送出去,这才带着圣旨回了正院。从始至终,云氏都低着头,态度分外谦和。
韩氏和许氏不明所以,待人散了回自己的院子了。三房升官,跟他们有点关系,可关系不大。
赏赐郑氏让小厮送到了宴方堂,赏赐是不少,但郑氏不是眼皮子浅的人,圣上赏给顾见海的,那就是三房的。
至于这些赏赐是云氏自己留着,还是私下分一部分给四房,那得看云氏自己的眼皮子是深是浅了。
得知顾见海升职,还是升成了从五品的武略将军,陆锦瑶还有些诧异。
按常例来说,顾见海应该升成承信校尉,毕竟做官的多,都是一点一点往上爬的。一下升了一级,看来圣上是真的满意。
陆锦瑶回到宴几堂没一会儿,露竹就过来说三娘子来了。
陆锦瑶:“快请进来。”
云氏带着贴身丫鬟过来的,两个丫鬟,每人怀里都抱着不少东西。
尤其一个丫鬟抱着的还是今儿早上刚见到的绸缎。
云氏笑着走进来,“过来看看你。顺道把我给未来侄子做的小衣裳送过来。”
云氏一个眼色,丫鬟就把怀里的东西交给露竹。
云氏道:“这些日子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做了不少小衣裳,瞧你爱吃酸的,生下来的应该是个小公子。”
陆锦瑶看着小衣服应是几个月孩童穿的,大大小小的都有,光看着衣服就能想到孩子穿上有多可爱。
这些衣服自然不是云氏闲着做的,每日看账本管家都忙不过来呢,哪儿有闲心干别的。是因为上个月月底她家三爷受了四房的好处,云氏就想准备点礼物。
送礼是有讲究的,得送合乎对方心意的。
论缺什么,陆锦瑶自然是不缺的。平阳侯府的嫡女,十里红妆嫁进来,连韩氏都不用避讳。
这等身份只有令人羡慕的份。
陆锦瑶不缺什么,云氏只能投其所好。陆锦瑶头胎没有经验,云氏就做小衣裳,虎头鞋,虎头帽。她的针线活好,应该能帮到陆锦瑶。
还有就是今儿圣上的赏赐。
绸缎十匹,云氏给正院送了四匹花色大气稳重的,给陆锦瑶送了四匹颜色鲜亮的,剩下两匹云氏自己留着了。
宫中赏的玉如意也给拿过来了,摆着好看,就希望陆锦瑶事事如意。
观音送去正院了,宫里的赏赐,云氏并没有留多少。
赏赐只有布匹、摆饰,也是因为如今滇南水患,朝廷赈灾,国库空虚。自然不会赏下银子,偏偏云氏最缺的就是银子。
但能升官拿赏赐就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
陆锦瑶把小衣裳仔细看了看,针脚细密,不比府上绣娘做得差。
“多谢三嫂,可算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
云氏知道陆锦瑶说的是场面话,孩子还有六个多月在生产,哪里算得上是燃眉之急。
她没提赏赐的事,只放在了桌上,待了一刻钟,云氏就告辞了。
等云氏走了,陆锦瑶翻看一番云氏带来的东西。绸缎都是时兴颜色,有淡茜红、竹绿、云山蓝和一匹玉色的。
这些东西应给姜棠的,但财物招人眼,便是同一个院子的丫鬟也得小心这个。
三爷得宫中赏赐的事都传遍了,陆锦瑶打算先给姜棠点银子。
陆锦瑶道:“东西收到库房里,单独整理出一个匣子来放着。”
露竹:“奴婢这就去。”
各院与各院虽离得远,但丫鬟们哪个院子的都一块儿说话,故而宴方堂得了什么赏赐,又给了谁,其他院子一清二楚。
许氏倒是没多在意,给谁与她无关,宴明堂还一箩筐事忙不过来呢。
自打月娘走了,顾见水就常去吴小娘那儿看睿哥儿。
虽看不惯这个庶子,许氏还真狠不下心对一个孩子做什么,就按照庶子的分例来养着。
听下人说,月娘在庄子过得并不好,没人磋磨她,硬生生自己把自己折腾病了。
请了大夫,只说郁结于心,怕也是想借此叫顾见水过去,可是顾见水硬是没去过一回。
这几日顾见水也不总去吴小娘那边,听说睿哥儿总是哭,吴小娘又哄不好,大概是心里生厌了。
这会儿记起来有个嫡子,就去辅导瑜哥儿的功课。
许氏不觉得顾见水是回心转意,反而觉得他薄幸。
月娘撑不了太久,对陪伴他两年的女子都能这般,对她这个正头娘子,又有几分真情。
许氏今年都二十五岁了,长女都八岁了,儿女双全,她也不盼着别的,只盼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再说,本来就是盲婚哑嫁,许氏对顾见水并没有多少情分在。
这样就很好了。
许氏不在意,但韩氏在意。
怎么三房就突然之间升官了,问顾见风,顾见风也不知道。
“你的亲弟弟你不知道!”
顾见风含糊道:“好像是想出来一个干粮,益于赈灾行军打仗,圣上满意,不就升职了……”
韩氏道:“我说府上大厨房怎么少了三个大师傅,现在连去大厨房拿饭种类都少了!既然是大师傅做的,那也不是他的功劳。”
顾见风打着哈哈道:“父亲的意思,你就别多言了。”
韩氏抱怨道:“明明你是长子……这算什么事。”
顾见风默了片刻,才道:“朝堂上的事,你一个妇人不懂就不要插嘴。事关军营,我在鸿胪寺如何插得上手。”
韩氏:“……插不上插不上,什么都指望不上。”
韩氏觉得,靠永宁侯府还不如靠她父亲,只是顾见风才华平平,想要往上走,难呐。
正是六月初,韩氏气的直起燥热。
天眼看越来越热,一到下午,院子里的石板砖都能烤羊肉串了。其他的院还没用上冰,宴几堂已经用了。
不过只在中午吃饭和午后最热的时候用,当然只有陆锦瑶用,丫鬟是用不到冰的。这会儿谁都愿意去屋里伺候,因为屋里凉快。
姜棠还是愿意在小厨房待着,尽管小厨房里热,尤其做饭的时候,脸都能熏红了。
赵大娘热得晃着一个大蒲扇,“你咋不去屋里待着,这儿多热。”
去里面不仅要端茶送水,只能规规矩矩站着,半点声都不能喘的,在小厨房多自在。
姜棠道:“这儿热是热了点,但自在。”
赵大娘道:“是,想坐着就坐着,想站着就站着……那晚上大娘子吃啥呀。”
陆锦瑶近来用的又少,看得出是没胃口,除了因为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顾见舟不在。但知道自己有孩子,又不害喜,多少都会吃些。
赵大娘有两道拿手菜,一道是蒜泥白肉,这菜顾见舟爱吃。还有一道是地锅鸡,这是她的家乡菜。
“要不晚上做这两样,我来做,你在旁边看着,尝尝味道,能做新奇点更好。”
赵大娘是想把这两道拿手菜教给姜棠。
她跟姜棠学了不少本事,怎么弄麻酱,那不光光是把芝麻酱兑水放盐就行,里面道道多着呢,要放点花生酱、糖、酱油……各种调味料。
什么芝麻酱、怎么让肉更嫩更滑、怎么去腥、蘸菜板都好吃的凉拌菜调料……都是从姜棠这儿学的。
那句话怎么说,投桃报李,她能教给姜棠的只有刀工和这两道拿手菜。
姜棠道:“好呀,那晚上就吃粥吧,白粥,配咸鸭蛋,来几个葱香味的小花卷。天热,再加个凉拌菜吧。”
顾见舟不在,陆锦瑶一顿三四个菜就成,古代忌讳多,四不好听,通常都是三个菜。
赵大娘笑着说好。
一边炖肉,她一边和姜棠说闲话,“咱们侯府,就数咱们院子和五公子院子最清闲。咱们爷和大娘子仁善,五公子一看就是个心善的。”
姜棠凑近了点道:“怎么就能看出来五公子心善呢。”
赵大娘道:“五公子在边关,保家卫国,不是心善之人哪会为百姓做这些事。”
姜棠道:“那不是有传言说带兵打战之人一身煞气,凶神恶煞,能止三岁小儿夜啼嘛。”
赵大娘:“胡说八道,五公子这等救百姓于水火之人,就算无常来了,也得作个揖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