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城市改革(2 / 2)

北宋大法官 南希北庆 2161 字 2023-05-25

张斐道:“这个问题上回不是已经谈过了么。”

曹评怒哼道:“你这到底是来报复他们的,还是来报复我的?”

张斐道:“总警司,这奏章是你上的,即便衙内不负责,那些人就会放过你吗?”

曹评听罢,很是愤怒道:“这事是你弄出来的,责任却由我们父子来承担,你小子可真是精明啊。”

张斐道:“但是功劳也是总警司和衙内的,与我可没有半点关系。而且我认为,由衙内来负责,对于曹家而言,也是一桩利好之事,若是衙内能够出色完成任务,那么将来接替总警司,也没有人敢不服。”

曹评眨了眨眼,神色稍微缓和了几分,冷冷笑道:“你倒是挺为我曹家考虑啊!”

张斐笑道:“我与衙内情同手足,这算不得什么。”

曹评道:“你真的有把握?”

张斐道:“总警司请放心,我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

他这么一说,曹评反而放心不少。

张斐要说为国为民,那谁信啊!

可他说要报仇,那曹评立刻信得几分。

张斐又道:“总警司,想我死得人多得是,到时若是出事,总警司只需要将责任全部推给我,他们会非常乐意接受这个条件的。”

曹评笑了笑,“你出去吧。”

“卑职告退。”

回到大堂,那些将官已经离开了,只见曹栋栋瘫倒在椅子上,宛如gaochao过后,是一脸回味啊!

可见到张斐来了,曹栋栋挑起,又是忐忑不安道:“张三,这事可全靠你了。”

张斐笑道:“放心,咱们计划的那么完善,一定不会出事的。”

说着,他又向马小义道:“小马,让你找的托,哦不,找的人,你找得怎么样?”

马小义道:“三哥放心,全部部署好了,就三哥一声令下。”

“咳咳!”

曹栋栋瞧了眼马小义。

马小义立刻道:“就等哥哥一声令下。”

曹栋栋道:“那咱们就开干吧。”

就军事而言,是兵马未出,粮草先行。

但就政治而言,应该兵马未出,宣传先行。

张斐之前就是这么干的。

不过这一回,张斐又是另辟蹊径,他们没有让新闻报打头阵,而是选择了兵马先行。

这日清晨时分,一队巡警来到第一甜水巷,在主街道的街头街尾设立警示牌,严禁通行。

这迅速引来不少人的围观。

这是在干什么?

忽听得平地一声雷,但见一道道还残留的坊墙全部被推倒,一团团灰尘是拔地而起,是遮天蔽日。

待灰尘散去后。

只见一些巡警在坊墙倒塌处,设立一道道竹制的围栏。

“围栏的区域今后将属于你的私人宅地。如果你要在这里开铺,只需要拿着地契去总警署缴纳十贯钱,但如果你建造住宅的话,就只需要就缴纳一百文钱。”

只见一个巡警向一个货郎言道。

那货郎闻言,人都傻了,我.我这不是在做梦吧?

一觉醒来,白白多出一块这么大的地来。

坊墙跟房屋之间还是有距离的,这个区域是不小的,都可以直接搭建棚屋,弄个小茶肆。

在汴梁,这么大一块地,那怕是十贯,这跟白送的有何区别?

第二甜水巷。

“你这间小屋之前是坊墙吧?”

“是是的,我就不劳烦你们巡警了,我之前自己就给拆了。”

“你这里并不阻碍交通,只需要拿着宅契去总警署,缴纳一百文钱,这块地便可属于你的私宅地。”

“只只需要一百文钱吗?”

“是的。”

“哎!我待会就去。”

“我知道,我知道,去总警署缴纳一百文钱更换宅契,我马上就去。”

“你这里需要缴纳十贯钱。”

“为何?隔壁跟我一样,凭什么他只需要缴纳一百文钱,而我需要十贯钱?”

“他住宅,你是商铺,你若是住宅用,也只需要缴纳一百文钱。”

“为何?”

“我们此番整改,首要目的是为改善民用住宅;其次,商铺给公共区域带来的麻烦,是远高于住宅用地;最后,临街商铺要更值钱一些。你若有不满,可去投诉我,我的警号是218。”

“哎呦!哪能呀!十贯就十贯,我我明儿就去缴。”

这些商人当然知道春风十里的官司,他们内心是很忐忑的,不曾想,十贯钱就能够了事,而且还能获得合法宅契,将来这店铺买卖,所得之利,何止十贯啊!

而巡警动作之快,也令朝中大臣感到非常惊讶。

一点风声都未透露出来,就直接行动。

这真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还准备吆喝两句的。

文彦博与司马光也赶紧出来巡视。

“还以为总警署又会跟颁布车牌一样,先用小报来宣传,不曾想,他们这回却是先派人拆掉坊墙。”

“文公以为,他们为何这么做?”司马光问道。

文彦博捋了捋胡须,“拆掉坊墙,只会收获民心,不管今后他们做什么,这部分获益的百姓,一定会全力支持他们的,但若先在小报上面刊登整改内容的话,必然是会引起不少人反对。”

司马光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只要总警署暂不公布其整改内容,纵使朝中官员煽风点火,所引起的恐慌,也是非常有限的,毕竟大家都更愿意相信眼前的事实。”

文彦博道:“关键还是要看后面执行的怎么样。”

给人好处的事,傻子都能够完成。

咚咚咚!

咚咚咚!

突然一阵密集的声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举目看去,发现自己已经来到汴河大街。

又寻声望去,只见对面店铺前,围着不少人,怀着好奇,二人走了过去。

只见一个巡警,将一块木牌敲入墙内。

文彦博向一个围观游客问道:“这是在干什么?”

“听说是挂门牌号。”

“门牌号?”

“说是坊墙拆了,故设这门牌号,将来便与管理。”

边上一人道:“这就与那车牌一样,只不过是挂在门墙上面。”

“可是不一样,车牌号可得要钱,这门牌号可不收钱。”

“谁说不要钱,可也得收十文钱手工费。”

“这才多少,跟没收一样。”

司马光踮脚仰头看去,只见那块门牌号上面写着“汴8058”,惊讶道:“已经弄了八千多户了?”

一人笑道:“不是八千多户,是五十八户,但凡是6或者8开头的,就全都是商铺。1开头的,就全部是官衙。二开头的,就全都是租公房,剩余的就全部是民宅,前面那个字就是街道名称第一个字。”

“原来如此。”

司马光稍稍点头。

文彦博抚须道:“他这符号真是越看越妙啊!”

司马光点点头道:“要是写几个字上去,大多数人可都不认识,可这几个符号,哪怕是大字不识的,也全都认识。这门牌号,确实非常利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