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阿瓜,欺负到额哩头上了!”
一听这话,李浑顿时是急了眼,阿瓜是村里的一个无赖二流子。
说起来,这样的人,在经历过明末乱世的时候,能够活下来,也是幸运的——这种无赖二流子,不事生产,偷鸡摸狗为生,又不敢做大奸大恶,所以大概是没有积蓄的,在乱世里面,肯定要饿死的。
即便是不饿死。
可是这个阿瓜却一直没有被饿死,这大概也是因为云南在明朝末年一直没闹什么大灾荒的缘故。
不过,饶是如此,阿瓜混的也不好,只能是勉强活命,没事去村寨里面,偷鸡摸狗,或者是充当本地大户的爪牙,替他们骚扰村里的乡里乡亲,混点饭吃——大户是需要这些泼皮无赖的。
譬如说某佃农欠了租子不交,直接上门去强抢?或者是牵了佃农的闺女回家睡一睡抵债?
这种桥段,不太可能在现实中发生,因为大地主都是文明人,都是要面子的,不会做的这么绝。
再说了,乡里乡亲,传出去名声也不好。
所以,地主,士绅家里就需要这种泼皮无赖当爪牙了,脏事他们干,名声大户落。
因此,阿瓜就靠此维持着生计,撑不着,饿不死,也算是能混着了。
可好久不长,大顺朝打过来了,地主被杀头示众,他也没好到哪去,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就是同族的叔叔大爷看他死去的爹的份上,没把他往死了逼,要不然,他早死球了。
不过饶是如此,在大顺治下的云南,阿瓜过的也不是太好,均到的地都是最坏的,而且在大顺也没人用的上他这泼皮了,他得自食其力。
只能够下地干活。
就这么的,一直捱到了被李来亨裹胁到了缅甸,到了缅甸后,阿瓜似乎是翻身了,不只被分了一个缅甸媳妇,还分了一大片的土地,而且这地他还不用种——有缅甸媳妇种嘛。
自己躺在家里,吃饱了就到村里,骚扰一下其他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这日子甭提有多好了。
不过,这货最近明显是胆肥了。
竟然骚扰到了村里住着的府兵户家里了。
这可真是找死啊。
李浑哪会惯着阿瓜?
他听到自己的“小三”——就是印度媳妇。
他顿时恼了,当即便挑起了背回家的燧发枪——府兵户要在乡间勤练武器,所以兵器都是可以带回家里的。
就要去找这个阿瓜的麻烦。
一旁的正妻见状,赶紧的拦下他。
“娃他阿达,不急,不急这一时,您先进屋头歇歇,用些酒饭!”
“嗯,一会去收拾他不迟!”
李浑倒也听了劝,因为他肚子确实饿了,一会去收拾阿瓜的时候,饿着肚子可不行啊。
他决定先吃点东西。
吃喝的时候,他还要问问家里的情况,譬如说地里面的庄稼长势怎么样?家里的屋子,需不需要修缮,还有几个娃娃,身体怎么样?
除了这些外,他还要把自己携带回来,从孟加拉抢的金银财货兑成的现银,交给发妻,让她好好的收拾起来。
而这一问家里的情况,李浑就发现,自己离家的这几个月,家里是真不中啊。
首先是地里的庄稼,今年的收成,竞争还没有往年的一半多
——因为他一直不在家嘛。
“这怎么就不雇人过来帮忙?额有陕西,可是当过麦客哩,你们就不知道花钱雇些人帮忙种地?”
李浑看着妻子,有些不太满意,他感觉自己这个云南老婆不会经营,竟然连雇人帮忙种地都不知道,真不如自己抛弃在陕西的那个米脂婆姨。
“娃他阿达,雇不来人,咱们这又不缺地种,农户们自家的地都种不过来,怎会帮咱们家种……”
说到这,这个瘦瘦弱弱,因为李浑的责问,而显得有些委屈的云南小女子,是委屈的朝李浑问。
“娃他阿达,来年还用出去打仗吗?”
“这可说不准啊,而且就是不打仗,额一个人也种不了那么多哩地……”
“这么肥哩地,荒着可不中啊!”
李浑板着脸道,他在缅甸的地还真不少,有五百亩呢,这是李来亨均下来的,府兵每人都是五百亩,可种是种不过来。
佃也佃不出去,因为跟李来亨到缅甸过来的汉民,都是均到了田地的,而且均到的还不少,自己的地都种不过来,谁会去佃府兵家的地?
李来亨又不能学大清国,把汉民们都变成奴才,分给府兵们,这年头用这个招的很多,不只大清国,罗刹国也是这个路数,因为农民们种自己的地,贵族们的地没人种了,干脆就把农民圈成农奴,这么一来,贵族的地便不愁没有农奴种了。
可李来亨却不能这么做,因为这太反动了。
太不得民心了,作为一个农民起义政权,李家三代还是很重民心的。
而之后跟了大明朝后,就更不能用这种农奴制度了。
再加上,缅甸的原住民又被他们屠了个精光。
因此,李浑还真找不来人,种他的这五百亩地。
可是李浑是一个过惯了苦日子的主,如何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好的田地,就这么的荒着?他板着脸说道。
“不行,得想想招,可不能任由田地,就这么荒着哩……”
“娃他阿达!”
这时,抱着一个混血儿子的小三,突然间操着陕西口音,半生不熟的中国话,朝李浑说。
“您为什么不从从印度抢几个首陀罗回来为我们种地?”
“这倒是个主意!”
李浑眼睛一亮,这时候,他已经吃饱喝足了,是抄起了手上的火枪,便决定去收拾一个那个村里的二流子阿瓜。
归家后的府兵的情况,大概跟李浑差不多。
一是要看看家里在离开期间,有没有受欺负,有的话,那就要找回场子,同时呢,还要问问田地的收成,再又愁一下没人种地的问题。
因为,因为府兵上番打仗去,而导致田地荒芜这种事,不仅仅是局限于李浑一家,天南国上下五万多户府兵,几乎全是这光影。
于是乎。
这个问题,便不只是李浑他们头疼的问题了。
还是天南国王廷内丞相顾君恩头疼的问题。
顾君恩现在又是丞相了。
天南国是王廷,不需要跟大明朝采取同样的制度。
再加上李来亨又是马上郡王。
国中事务,需要人帮忙治理。
同时,天南国又是藩国,有大明爸爸在,所以也不用担心权臣篡位的事——没有大明爸爸许可,权臣就是篡了权,夺了政权,大明爸爸也会派兵过来伸张正义。
所以,李来亨是大胆放权。
在他离开天南国这段期间,国中大小事务,都是由顾君恩一手去管的。
而作为丞相的顾君恩,也敏锐的发现了天南国的问题。
那就是,劳动力不足。
这么大一个缅甸,人口不过百万。
同时呢,又因为打仗的事,会导致五万余精壮汉子拿上火枪,离开了天南国。
这民间的劳动力就更少了。
这如何能不让人头疼?
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顾君恩却又没有主意,因为他不能从大明朝引进移民——引进移民是要给移民土地的,但李来亨入缅甸之初,就把这里的土地均给了府兵,还有民户。
移民过来了后,根本无地可分。
他顾君恩可没胆,把均给府兵的土地,再收回来一部分。
而除此之外,另一个办法就是,等下一代长成,可这需要的时间就忒长了,起码得十几年光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顾君恩跟李浑家的那个老三一样,想到了一块去。
想到了从印度抢首陀罗过来种地的主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