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不去呢。”明鸾耷拉着脸,满脸写着不高兴。
陛下奇了,“这是怎么了?你平日不是最喜欢凑这种热闹吗?”
“上次平阳郡主邀我参加她的百花宴,宴会上那群世家子弟说都城中有许多家族,百年前不过是他们世家门下的奴仆而已,觉得我们没有教养,自视甚高,我才不去凑这个热闹,平白让人看不起。”
听明鸾这话,三皇子脸上尽是尴尬,“七皇妹莫不是误会了……”
“我亲耳听见了还能有假,当日卫琎也在,哦对了!”明鸾似乎想起了什么,满脸憧憬看着陛下,“父皇,我那日才知道卫琎祖上竟是魏申王,我幼时听母后说过魏申王的英勇事迹,说这魏申王乃魏王胞弟,为魏王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一生从未有过败绩,这样的人物若是能亲眼见上一面该有多好,只可惜……所以今日我一早去找卫琎,一则是想祭拜魏申王,二则,过几日便是武安侯忌日,我也想为侯爷上一炷香,以表哀思。”
明鸾这番话说得桌案后的明帝脸色难堪不已,“魏申王声名赫赫,是该去祭拜一二。”
沉默已久的皇后沉声道:“明鸾,你先与卫琎退下。”
“是。”明鸾笑着递给卫琎一个眼神,卫琎拱手:“微臣告退。”
待到两人退出明德殿后,皇后将面前茶盏狠狠摔在地上,厉声道:“这就是你们父子干的好事!明鸾都知道的道理你们父子不听不闻!武安侯父子二人是怎么死的,死在谁手里的你们比谁都清楚!你们今日与北狄议和,是觉得从此之后再无战乱,用不上朝中这些武将,所以一味的践踏这些武将的心,是吗?”
明帝顿时慌张无措,“皇后,九微!若朕还有其他办法,又怎么会选这下下之策,朕难道不知道愧对武安侯吗?朕也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所以你就用明鸾的婚事安抚卫琎?”
“朕也是想着成人之美,顾全大局。”
“大局?什么大局?你所谓的大局就是为了那区区小利,放虎归山?”
“区区小利?”陛下无奈劝道:“九微,北狄的议和条件可是足足翻了五倍,还承诺了,释放所有关押在北狄的将士,那足足有几百人,而且往后绝不会再踏入我大周疆土一步,你是不知道,最近这户部整日找着朕说国库空虚,又是旱灾又是山洪,实在是腾不出银子了,这笔银子刚好能填补国库,还能让百姓喘口气,咱们大周如今的赋税已经够重了!”
“国库空虚,百姓赋税沉重是这一日两日的事吗?十六年了,咱们咬牙十六年都过来了,百姓也都为你的江山撑了十六年,眼看就能彻底战胜北狄,你却要放虎归山让一切付之一炬,李肃,但凡你出宫门走一走,听听百姓们是如何看待此次议和之事的,就会知道民心所向,百姓真正要的是什么!”
“九微!”
三皇子拱手下跪,“母后息怒!”
长公主也劝道:“母后息怒,其实此事也并无两全之策。”
陛下眼前一亮,“何来的两全之策,昭儿快说。”
“北狄要的不过是呼延颉,让他死在回北狄的路上不就行了。”
陛下皱眉,“这……是否有些出尔反尔。”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长公主瞥了明帝一眼,“陛下,两国之争还在乎这些,太过小家子气了。”
明帝颇有些尴尬,“此事,朕再考虑考虑。”
—
从皇宫出来后,明鸾与卫琎一路策马扬鞭来到城外的九安山,山道上马蹄踏踏,震耳欲聋。
两人策马不知跑了多久才堪堪停下。
卫琎牵着马儿沉默朝前走,在一条溪边停下。
“今日陛下召我进宫是想与我商量与北狄议和之事。”
“我知道。”
“他说此事要以国事为重,应当顾全大局。”看着眼前的山清水秀,卫琎苦笑一声,“陛下说得没错,将军征战,不过是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我父兄镇守北境不过如此,所以我不能有任何反对的话,否则我就是不顾全大局,不以大周百姓为重,我就是大周的罪人,我或许应该听你的,早早将呼延颉杀了。”
“其实是有办法的,北狄要的不过是一个呼延颉而已,只要他死在大理寺……”
“你知道北狄的条件是什么吗?归还潼关,百万两白银,千匹牛羊,以及数百名关押在北狄,我大周将士的性命。”
“可是北狄不会遵守承诺,一旦呼延颉回到北狄,他们必定会卷土重来!”
“明鸾,你见过西州的灾民吗?”
明鸾微怔。
卫琎的话几近微不可闻:“从北境回都城的路上遍地都是,一路上树皮野草都被啃食殆尽,饿殍遍野,即便是在北境的战场上,我也从未见过如此多被活活饿死的人。”
“西州干旱,江南水患,国库空虚,以一人之身,换取千万人……”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 醋。溜'儿,文\学#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