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氏离开盛京有半年了,先问了燕明玉身子如何,又问燕明荞冷不冷,上课累不累。
燕明荞答道:“不累的,先生讲课很有意思。”
宁氏不知别人如何,但燕明烨这么大的时候是不喜上课的,她不由一笑,“功课是功课,也得注意身子,如今这天,湖边少去。”
国公府有面湖泊,不大,两亩地的样子,燕明玉就是在那儿落水的。
燕明玉浅笑着点头,“孙女记着,以后小心些。”
这厢祖孙俩说了会儿话,宁氏让丫鬟去外面看看,“看看元景来了没有。”
宁氏对两个孙女解释道:“他一个人在府里,难免冷清些。”
可还没等丫鬟出门,沈元景便进来了。
燕明荞突然想到一个人,她二姐姐,从前也是这般踩着点进来。
如今见母亲祖母会早些,但见府里几个小娘和父亲,依旧是踩着点。
见面少不了问安,行过礼后宁氏让丫鬟传饭,老国公今日出门会友了,就祖孙四人一道吃。
但桌上足足有十道菜。
宁氏用的也不是府里的厨娘,而是一直跟着自己的,最会照顾她的口味。
十道菜,看起来琳琅满目,还有一例羊肉萝卜汤,饭是米饭,可米粒晶莹剔透,看起来油润漂亮。
宁氏道:“这是明玉爱吃的豆豉凤爪,明荞,你母亲说你喜欢甜食,尝尝这道荔枝肉。”
宁氏对燕明荞说不上多喜欢,但都是孙女,又一道来吃饭,不好只准备燕明玉喜欢的。
桌上也有沈元景爱吃的菜,不过是随口吩咐的小事,但是宁氏瞧见燕明荞眼睛一下就亮了,大约是想说感谢的话,可见哥哥姐姐都没有,又把嘴抿上了。
也是讨喜。
宁氏点头道:“快吃吧。”
寿安堂的饭里掺了些糯米,所以比普通的白米饭更香更粘糯,那道荔枝肉是甜口的,虽然名字是荔枝,可是吃着却是肉味,不过燕明荞没吃出是什么肉,总之很好吃就是了。
比着正院、玉明轩、寿安堂三个地方,燕明荞最喜欢的还是玉明轩的饭食,当然,其他两个地方的饭菜也很香。
宁氏年纪大了,胃口没有年轻人好,寿安堂的饭菜更酥软,而且,宁氏是喜欢和吃饭香的人一起吃的。
而沈元景则是那种不管吃什么,脸上都是一种神色,说不上年少老成,但是寡言少语,估计是从前颠沛流离,话少些。
燕明玉过年就十四了,她白日不亏嘴,所以吃饭的时候再好吃也吃不多。
就燕明荞一人吃得香喷喷的,看得宁氏不由多吃了几口菜。
吃过饭,宁氏又让丫鬟端点心茶水上来,这回只有燕明荞吃了,点心样子是圆的,里面一层甜甜的豆沙馅儿,还有一种是牛乳味儿的,闻着香甜吃着香软。
燕明荞吃了两块点心,又喝了热茶,这才回去。
燕国公府进了内院门走半刻钟就是正院,其余院子分散而落,玉明轩离正院不远,而沈元景住的地方和寿安堂比较近。
出了门,三人就分开了。
燕明荞也不怕寒风,不停地和燕明玉说学堂的趣事,燕明玉听得也认真,她不上学,但看别人上学还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燕明荞聪明,如今还多了个同窗。
燕明荞:“元景哥哥不太爱说话,学得也慢些,傅先生教他,我就在一旁看书,我还把用过的启蒙书放他桌斗里了,也不知道他用不用得到。”
燕明玉摸了摸燕明荞的脑袋,“有句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算不读书,以后也能找到活命的法子。”
燕明荞觉得姐姐说的有道理,女子便不考状元,世上不读书的人有许多,都活得好好的,她很快把这件事抛在脑后,“那这回放假要去铺子吗!”
铺子里的东西已经搬空了,从杂货铺改卖烤肉,虽然有掌柜伙计忙活这事儿,但还是得花心思做装潢、选菜品、找师傅。
为此,两人又各拿了四十两银子来,燕明玉每日拿两个时辰出来,出门看看装潢(消食),尝菜选菜品,燕明荞晚上会帮着理账,做账本,也会帮着选菜。
她最喜欢的就是选菜,摆一桌尝个遍,看哪个好吃。
但是,这铺子还没赚钱,姐妹俩就一人搭进去四十两,至于以后能不能赚钱,还是个未知数。
燕明玉银子多,四十两对她来说不算什么,而燕明荞则是觉着,做生意有赚就有赔,不能光指望着赚钱。
这也才几日而已,铺子就花了三十多两银子,还不算试菜在内,因为菜都是玉明轩的厨娘做的,是沈氏花的银子。
不过沈氏对这两个女儿本就偏心,并不算放水。
燕明荞记账很快,基本上用不着珠算,也是帮了不少忙。
这上了两日课,初八上完下午的课,又放假了。
临走的时候,燕明荞在桌斗看见几本书,是她前两日放到沈元景桌斗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