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知我者锦儿也(1 / 2)

</p>

&nbsp;&nbsp;他的意思,当然不是这两件事情可以合在一起记。

&nbsp;&nbsp;他指代模糊的这么说,其实是拿不准她想不想把“奉天皇帝”这件事情大书特书。

&nbsp;&nbsp;她如果想,那这个盛事就是指唐时锦称帝;她不想,那这个盛事就是指国使归国。

&nbsp;&nbsp;炎柏葳觉得他像王慎行,她倒觉得不大像。

&nbsp;&nbsp;如果这事儿让王慎行去做,他不会在不能预判她反应的前提下,提到如此敏感的话题,换句话说,他如果敢提这种事,一定会提前把她这个人,从里到外连皮带骨的研究个透,了解透了才敢出招儿。

&nbsp;&nbsp;毕竟,“奉天皇帝”这事儿,对于一干不知内情的人而言,确实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大的事,必须得严肃对待。

&nbsp;&nbsp;但是她见到的王慎行,已经是一个成熟体的人精了,而许夙意还年轻,历练不够,而且他是在没见过唐时锦的情形下,被炎柏葳封成侍读的,正常来说,炎柏葳把他提拔起来放到唐时锦身边,那之后的走向应该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要去给炎柏葳传消息的。

&nbsp;&nbsp;这阵子也不知道脑补了多少,她回来之后,又阴差阳错的,一直没能好生接触接触,所以他没法不着急。

&nbsp;&nbsp;唐时锦笑了几声,和气的道:“你觉得,应该怎么记呢?”

&nbsp;&nbsp;她这个笑,显然叫他有点儿慌。

&nbsp;&nbsp;他定了定神儿,道:“臣以为,国使归国,本就是一桩盛事,值得大书特书,不管朝堂还是民间,不论文人还是其它,所有的舆论都是自豪的,正面的,其实不需要做什么,顺其自然就好……而圣上归位,臣等知此乃众望所归,却仍有些文人意见相左,臣以为此事应善加引导,而不是放任民间众说纷纭……”

&nbsp;&nbsp;唐时锦点了点头。

&nbsp;&nbsp;他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他内心已经完全是“唐时锦党”了,而且能有这个意识,其实就比很多人强。

&nbsp;&nbsp;唐时锦道:“许大人,你有没有想过,桃相为何会答应联名上书?”

&nbsp;&nbsp;许夙意一愣。

&nbsp;&nbsp;他当然想过这个问题,他本来他以为这是皇上的主张,而桃相没有激烈反对的理由,所以才顺其自然了。

&nbsp;&nbsp;可现在听唐时锦的意思,她没说内阁,只说桃相,原来他们是有必须这么做的理由?

&nbsp;&nbsp;官方说词那都是糊弄人的,所以,真正的,是什么理由让他们如此心甘情愿积极主动的这么做?

&nbsp;&nbsp;不管是什么,总之一定有。

&nbsp;&nbsp;唐时锦看他想明白了,又道:“所以,朝上,民间,都不会反对,那几个文人说什么,真的无关紧要……我也并不在意。”

&nbsp;&nbsp;她顿了一下:“但还是那句话,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有很多文人,他就是不明白……在一件事情,尚未决定之前,你大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但是当这件事情已经确定下来,下了明旨之后,再对这件事情抉瑕摘衅,胡说八道……那,不管你是不是才子,你绝不会是一个好官员,你政治敏感度不够,你觉悟不够高。”

&nbsp;&nbsp;百官联名,明旨特书,就算这只是一场政治秀,你蹦跶也讨好不了任何人……当然了,如果你就是要当一个狷介名士那当我没说。

&nbsp;&nbsp;就算到了现代,在重大国策面前,也不能容许你公开唱反调的,这不是很明显的事情吗?

&nbsp;&nbsp;许夙意明白了,点点头:“所以,这些文人,断送的是自己的仕途,我应该匿名将这一点再次点明,若还有人一意孤行,那他可能是无心仕途,倒也不必过多理会。”

&nbsp;&nbsp;无心仕途什么的……唐时锦忍不住笑了一声,晓得他是真明白了,就笑道:“对,去吧。”

&nbsp;&nbsp;她没跟他多聊,但就这几句话之间,许夙意心里也有数了,含笑施礼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