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什么他们直到这时才计划办冶炼厂呢?原因在于办钢铁厂河北虽说条件全国最优,后世有世界钢铁中国第一河北第二之说,但称之为世界第三的唐山离罗家岙有点远。
在未与天启接头前穿越众也不敢远离根据地,而且是办大型钢铁厂从挖煤、炼焦都是大型的,运输不用火车也是需要庞大的车队。
总而言之规模大声势亦大,与地方利益牵扯也大,如此一来之前穿越众计划如果皇帝联系不上,起码在罗家岙再夯实一下,与办厂地方士绅官员有了利益交换后再考虑这事。
谁料与天启联系及沟通顺利,这一顺利发展也突然加速,这一下钢铁缺口问题马上显现,靠市场很快会整个大明产量全部供应也不够用。
好在这时有皇帝这硬牌子可用,而且天启在知道历史后一下就改变了为人处事性格,决心振奋也确实是对朝政开始管了起来。虽然知道这时不宜大改大动,在朝政与人事上没什么动作,但为穿越众办一个冶炼厂撑腰的事还是轻而易举并且乐意为之的。
毕竟现在双方是有一个共同目标的,穿越众发展工业他是获益最大的一方之一,所以这事吴世杰先向天启打个招呼,如此行事可以不再顾忌,何况他们也有个客卿之名,天启这里说明之后再办厂不怕什么了。
不过这时向天启说明还有希望从他那里要一些工匠和管理人员的意思,大明朝廷一直是垄断了工匠,这时这制度虽然放松一些,一些工匠采用纳银代替换取自由却是不多,主要还是在朝廷控制之中外,获得自由的工匠分散不好找。
还有朝廷中有一些技术官员或吏员对穿越众也是有用,虽然他们的技术与知识落后,有基础在补补课容易。这与培养一个完全不懂的人比时间上会节省好多年,还有这些人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那不是教育几年就可以的。
比如此时兵工厂造的火枪,已经准备铸造的佛郎机,这些技术孙元化、茅元仪根本不懂。让他们发明这辈子都不可能,但他们一下不懂原理稍加教育就可以按图组织管理施工了。
换一个大学生即便是理论方面远超二人,但一毕业马上管理兵工厂并组织生产,能比二人做得更好者万中一二,做得差才是常态,起码实际工作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胜任。
为此吴世杰不仅向天启讨要工匠也讨要官吏,特别是孙元化与茅元仪来了后推荐了一些人,但这些人这时有顾虑,不大愿意放弃''公务员''身份到私企工作。
这种心理十分正常,这时穿越众才刚起步,收入方面虽高一些还是不让人有信任感,连孙元化、茅元仪算是官方代表来兵工厂工作的,有官身官职的,其他人怎肯因一时高收入而放弃''铁饭碗''。
有这层顾虑很正常,人们都是根据已知条件与认识作出决定,这在一成不变的社会还好一些,在激烈变化的社会回头一望之前都是机会悔之无及。。
正是根据以往经验谁肯放弃官吏到''私企''干活?如此时的僵局这时代的人不大容易解决,穿越众却是从后世经验中找到办法,那就是将这些人都''调入''兵工厂,那么这些人的官职都可以保留,实际上却可由穿越众调动去各处工作。
如此办法也是先假借一下,到后面这些人肯定幸运自己''被骗'',只是这时通过这个办法才能从大明官吏中弄到一些人干事,当然这事也需要天启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