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因为从广大殖民地获得的利益实在太大,普通英国人享受了其中的残茶剩饭日子也变得好过不少。当然这也是他们成为了工人后懂得了团结抗争,不断逼迫资本家让步的结果这且不论。
从这看太平年代穿越众欲在明末搞工业找工人会很困难的,而这时因土地兼并严重、贪官污吏压榨又狠,造成大批弃家而走的流民,这与穿越众搞工业搞建设倒是最有利的时期。
只是穿越众欲搞的工业远比英国的规模大与复杂,英国羊吃人开始已久,但他的工业主要是毛纺、冶炼、造船外,乃是自发的慢慢积累过程,而穿越众的工业发展是全面加有庞大的计划的。
为何有这区别那是穿越众知道需求在那里,知道满足这些需求的生产技术还是远高于这个时代n多代差的那种。有这个技术穿越众生产的产品价廉物美岂能销不出去?只要价廉物美甚至是没有需求也能创造需求的。
比如鸦片战争为何要打,那是中国人出口的商品英国人需要,他们生产的没什么能在中国销售,但大量进口中国商品银子不够用,于是歪门邪道卖鸦片也算是成功开创了新的需求,只是这需求不正常,如果他们早一点如美国人卖火油给中国人点灯那就是正当的替代与开拓需求了。
可那是不可能的事,主要是英国人不了解中国人的需求而不是没有石油,当时是没有那个炼油技术,也没有那个运用。
有石油却不知道运用就如抱着饭碗饿死,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这样的错误或错失于穿越众而言不可能会犯或错失,因为技术有也知道需求在那里。
如将工业产品的钟表、镜子、肥皂、灯具,甚至是钢铁、纺织品卖到欧洲就是一个巨大而且很长时间都无法提供足够产量的大市场。
大明这里奢侈品及中档的消费品如香皂、香水、牙刷之类市场不小,普通的肥皂及中成药也是刚需。最主要是为大明农民提供价廉物美的农具可以增产粮食。
如纺织品暂时不破坏农民的自给,市民阶层也需要,还有纺织品不低价倾销如染料就不必客气了,这东西搞个煤化厂海化厂可以从欧洲也大赚银子的。
更关键建设一个新大明的广阔疆域需要火车与蒸汽机驱动的巨轮,这个工业每年增加十万工人也不够的。为了给大明光明发电、电灯虽不可能放在优先位置,火油灯的过渡也可以开始却来不及办。
由此可知穿越众之庞大而全面,同样需要的工人量大而多种。由此存在的问题虽然可以从流民中找到大量工人,培训他们太困难了,还是让有一些技能又习惯当工人先培训出来带领这些''农民工''为好。
建设罗家岙的经验证明工匠与工匠子弟转变为工人门槛最低,因为工匠不可能轻易不干了,因为不干就会挨饿,可农民家有田地,没有田地也会考虑租田种地,所以工匠干活心思稳农民不行。。
其次工匠习惯与他人合作,习惯每日工作,适应工人生活。农民向来独自干活不习惯与人合作,也不习惯每日准时上下班,也不习惯被人指挥与工人生活,为此这时穿越众在各处找工匠来填胶澳造船厂、石景山钢铁联合企业包括采煤、铁矿石、炼焦等。
还要充实扩大已经办了的几个厂子,加又要新办一些厂了。所以这时虽从各处弄来工匠却还是不够,只能招了一批又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