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一样杀人速度肯定快,接着由孙承宗念悼文。由孙承宗念悼文乃是他稳定了辽东局面,在内阁里属于知兵又领兵打过不少仗,还是天启老师这才被众阁员一致推荐的。
伴随着悼文的是低音量的后世哀乐,低沉缓长的管弦乐比唢呐为主的丧乐愈加郑重肃穆。配合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悼文愈加让人肃然起敬,连那些本来不大乐意的文官也觉得气氛沉甸甸地重,与金军压境时一样让他们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有此感觉也不奇怪,哀乐本身凝重,更主要军人获得如此高规格葬礼太过分了却无力反对,新军虽然功劳巨大可毕竟是军人,新军这一次一举崛起也是军人的重新起来,那对于文官肯定是不利的。
还有天启今天之举会得到新军更加忠心,而有了新军的效忠天启会更加强势,有可能达到太祖、成祖的程度,今后朝廷怎么变不知道肯定会为之一变已经必然,如今天就是明证。
因而这时的哀乐在文官们耳中反复徘徊下,渐渐与他们的心情合拍起来,一个个哭丧着脸看起来也是一付真心沉痛哀悼的样子,与整个场合倒退一致的。
悼文念罢,由天启走向陵园大门口,轻轻地将一块盖在门口前十几米侧中央,一块十几米高的独山石的红绸拉了下来。红绸轻飘飘的落下,独山石上雕刻的正是烈士陵园四个草体字。
用粗犷原始的独山石而不是用正经方石乃是后世风格,随后天启与文武官员都回到了台上,目送着一具具木棺由八个士兵肩扛着,步调一致进入陵园。
这时只剩下低徊婉转如诉如泣的音乐、军歌、哀乐的三重迭送,分别在抬棺的,中途,还有安葬处反复播放,如此安排乃是代表战友在军营训练时的趣事与同甘共苦;上战场时战友携手同行烈士的英雄无畏;还有牺牲了战友的哀悼。
而八个士兵上肩步调一致抬棺,与平日用棒扛棺更显军人气概,让在场的官员只要不带偏见,看着也是十分感叹。因为如此才是军队,如此才是军人,如此才是马革裹尸而还的境界。
连这时跪地观看早已腿麻人更麻木的金军俘虏看了也是震撼,八个士兵没有人指挥却迈着同样的步伐,一样的高低同样的步距同样的时间,缓慢清晰挺拔坚定,一步一步既不迟疑又不急躁如同机械一样。
这让他们觉得这才是军队与军人,所有人如同一人坚定不移坚忍不拔。而自己等人的金军虽然在遇上新军前号称无敌,但实际上只是仗着人强马壮,真正军人的气质却是不多,与新军比犹如乌合之众呀。
还有之前他们被打败多少是有些不服的,认为主要是大意还有被那突然袭击的大炸弹炸懵了的缘故。归根到底还是太大意了,因为真正炸死的人确实是并不太多,说多只是与后世比而言。
后世平均十吨炸弹能炸死一个敌军士兵已经算是好的,智能化后炸药用量确实是少了,成本却是以十吨普通炸弹炮弹还大外,也是很难用于大规模战争。
可穿越众十吨炸弹直接炸死了三四千金军,震伤、外伤、被埋等共失去或暂时失去战斗力的人不足一万,实际上确实是对金军十多万人造成毁灭性打击,只不过轰炸会造成挨炸者恐慌与混乱,金军乃是第一次遇上恐慌与混乱更大一些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