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魏忠贤虽然收敛了不少但''魏党''人还在官还在是一不同,东林党人并非是当官的都遭到了清算,却是与历史上一样重新被重用的可能性这时见不到。
那么复社历史上会出现这时仍然出现了呢?那是因为东林党觉得该改革政治复社也一样观念,但历史上作为小字辈自立一党应该是为了话语权可能性较大。因为同一个党后辈的发言权有限,而友党盟军有时候可以平起平坐,甚至是在某些事上成为主导者。
历史上复社的主要组织人张溥就是如此,他只是崇祯四年进士,只是最低级的进士京官,却是凭借复社甚至是调动东林人在大明朝廷的人事安排上与事件处理上搅风搅雨,成为幕后主使角色。
这不论正不正常,实际上稍不如意就立新党的人不是野心勃勃,就是难容他人。至于张溥何等样人仅凭历史记载或他的书籍不大好判断,至于复社为什么仍然如历史上一样今年成立,那该是有接过东林旗帜的意思吧。
那是因为这时的东林人即便是在朝廷的人如孙承宗也是属于温和派的,在张溥等江南读书人看来,都是战斗性不强、思想不纯、蝇营狗者的。但东林中意志坚强者不是老病而亡就是在与阉党斗争时殉道了,这时复社再不出来整个大明就要改变颜色了。
对待东林,对待复社,对待天启,对待崇祯,对待这时的名人,十八人在准备穿越两个时空做生意赚钱时就开始查找资料,进行了解了。
只是查到的资料往往是一边倒的,以线划分的情形最普遍,那就是首先一条''政治正确''。如''义军''肯定是好人多,''阉党''肯定是坏人多,复社也是属于正面的,所以介绍它的抗清几人十分详细,至于投清者就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了。
可是有些''政治正确''也是不尽然的,或者说一开始有些政治正确后来就蜕化变质了,如太平天国就是如此,定都南京后还剩下多少积极意义,就是有也只是流于口号,如均田制就是如此,倒是反人性的男女分营几乎坚持到最后。
也有一些政治正确只有口号上的,如东林、复社就是如此,虽然他们立主读书人积极参与政治,但实际上却是没有提出过具有进步或改革意义的政策方针过。
反阉党确实是成为了东林人的一块''丰碑'',但这其中多少是因为阉党的个人操守?多少是因为两者的政治理念分歧?多少是仅为争权夺利?
从历史角度看阉党能够成立主要还是东林人自己,因为在他们的结党营私疯狂打压异已下,才有大批人跟随魏忠贤的。当然阉党中有不少投机分子,有不少个人操守不好的人,有不少尸位素餐没什么才能的人,有不少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人,但东林人呢??
东林人中确实是有一些理想主义者,在与阉党的斗争中达到了''志士仁人''级别。可惜那只是昙花一现后继无人啊,后世有人认为那是因为魏忠贤将文人的脊梁骨打断了,这才造成明末时文官们贼来降贼、寇来降寇,这话实在太牵强了吧?
崇祯在位十七年难道就不能恢复一点文人骨气?东林阉党不论正邪善恶总是内斗吧?贼来降贼还是改朝换代大明气数已尽还可原谅一二,寇来降寇大是大非的气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