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吐蕃的队伍开始走动,只是哭声不绝,一个高喊着“文成”,一个高喊着“高阳”,一个趴在马车的窗口哭,一个对身边拉着她的□□打脚踢,可是打到的是盔甲,手被自己打的流血也不知道痛,直到无力的坐在地上,还是念叨着“文成”,只能看着队伍不断远去。
文成公主这样一位奇女子就这样落幕了,但她个人的影响还是一直存在的,在唐王朝内最近的有高阳公主的下一次“选择”,这件事甚至牵扯到了文成公主的父亲李道宗,这里面就有文成公主的情意的原因,后面会详细写出来。
相比文成公主和亲的队伍,出使高句丽的队伍不但规模小了很多,就算是气氛了沉默了许多,没有人送行,也没有人发出声音,只是默默地也在流泪,如意马车经过坐在地上痛哭的高阳公主的时候,如意看着她,真的难以想象这是平时高傲的,热烈如火的,深受皇上喜爱的,高阳公主,现在皇上为了国家连高阳公主唯一的朋友都能送到吐蕃去,自己又算得了什么呢?又或者,徐慧作为自己唯一的朋友在看到自己的书信后也会为自己痛哭吧,还好自己没有提早告诉她,不然也会是这样生离死别的场面。
而此时的徐慧正好去了起居馆,她想要把文成公主今天要离开的事告诉如意,结果进去以后没有看到人,徐慧有些奇怪,平时这个时间如意都会在这里的啊,现在怎么会没人呢?去哪了?徐慧喊着“如意姐姐,如意姐姐”走进去寻找,然后就看到如意摆在桌子上的书信,上面写着名字,徐慧拿起了写着自己名字的那封信,看完了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如意姐姐要被送到高句丽了?现在就要走了?
想到这里徐慧丢掉了书信开始向外跑去,一边跑一边高声喊着“如意姐姐,如意姐姐”。
坐在马车上的如意听到声音赶紧拉开窗户向外看过去,那是跑的梨花带雨的小徐慧,可是这时马车已经走远,再经过了一个转角,如意就再也看不到徐慧了,而徐慧也只是看到了一个马车的尾巴,她想跑过去,可是她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只能瘫坐在地上开始哭起来。
如意不知道徐慧居然知道的这么早,她以为徐慧最早也会在下午,或者明天才知道,没想到自己前脚走,徐慧后脚就知道了,她一定是已经看到了自己留下的书信了,所以才会追出来,如意本来想下车再跟徐慧见一面,但刚刚起身准备下马车又停了下来,再见一面又如何啊,想高阳公主和文成公主一样抱头痛哭吗?那自己偷偷留下书信为了什么?还不是不想图添几分悲戚吗?长痛不如短痛,就当做不知道吧,就当做没听见吧,如意还是狠心的又坐了回去,拒绝了自己和徐慧的“最后一面”。
众人身后的高大宫楼上,皇帝远远看着今天的两场生离死别,一别两宽,不再相见,日近长安远。
在如意走后,魏征也按照跟如意的约定,送过去了对武家奖赏的诏令。
在皇上的宣旨内侍到了武家的时候,开始都还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杨氏一头雾水,武士棱也是一片茫然,后边的武家兄弟更别提了,内侍询问人是否到齐后开始宣读圣旨:“因武氏女自愿出使高句丽有功,所以皇上特别做出奖赏。”
什么武氏女出使高句丽,是说如意吗?武家人还没有想明白,接着就听见了奖赏,武家兄弟各自官升一级,就算是武士棱和他的儿子武怀运都各有赏赐,另外还有不少的金银之物,听到这里武家人就开始欢呼了,连连感叹如意这孩子真是为武家争气,武士棱也是感觉自己的明智,前一段时间才敲打了这如意,现在就又是升官又是发财了,还好武家有自己的英明决断。
杨氏则是目瞪口呆,什么出使高句丽?是那个生生拖垮了杨氏前隋的高句丽?这是什么虎狼之地?想到这里杨氏就想拉住宣旨内侍问清楚,可是在她发愣的时候内侍已经离开,杨氏急切的看向身边,想问问谁知道这件事,谁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是没人能告诉她,她的身边只是欢天喜地的武家人,没人在乎如意到底发什么了什么事,什么高句丽都不如眼前的财物。
在杨氏的急迫的不知道该问谁的时候一个小宫女走到了这里问道:“这里是宫内武内官的家吗?”
杨氏赶忙道:“我是,我是,我是她娘。”
小宫女道:“这里有一封武内官留给您的书信。”说着递过书信就离开了,这是如意让徐慧帮忙转交给娘亲杨氏的书信。
杨氏赶紧拆开了到手的书信,里面如意一五一十的写了因为自己乱出风头,招惹到太子殿下的事,上一次是因为蝗灾,这个杨氏知道,这一次又是因为训马,现在是实在躲不过去了,为了自己和武家的安全,不得已只能远走高句丽,因为不想娘亲太过于伤心,于是决定在自己离开之后才用书信告知,希望娘亲不要太过悲伤,女儿在异国他乡会好好生活的,并告诫自己的娘亲也要好好生活。
看了书信杨氏一声哭出来:“我的女儿啊,娘的如意啊!”
可是事情已经过去,如意也已经远行,只剩下杨氏的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