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整个现场一片沉默。
嗯……彭弈北也知道他们在沉默什么。
狮子头这个名字……在地球上也是个经久不衰的梗。
鱼香肉丝没有鱼,红烧狮子头没有狮子,老婆饼没有老婆,蚂蚁上树里没有蚂蚁,驴打滚里没有驴,撒尿牛丸里没有……咳咳咳,这个可以没有。
狮子头这个翻译,在这个星球,自然是替换成了另一种猛兽。
替换的物种和狮子有多少相似度,这彭弈北管不着——又不能吃。
不过既然翻译都自动替换了,应该差不多吧。
这时候出去拿食材的工作人员回来了。
他一回来就遭受了万众瞩目。
工作人员:???
“咦,不是去拿狮子头啊。”
工作人员:!!!!
他只是去拿一种比较少见的蔬菜。
回来后就被吓到,为什么要拿狮子?
“起名好玩而已,和狮子没有关系,是猪肉做的。”
清炖狮子头是地地道道的淮扬名菜。从隋炀帝龙舟南下时,扬州献上的奇珍食馔之一。
当时叫“葵花斩肉”,后来到了唐代,郇国公韦陟设宴的时候,看着巨大的肉球如葵花盛开,宛若雄狮之头,一时兴起,在其他来宾的应和吹捧之下。
这道菜正式有了别名,并且流传更广。
当时这个由来,在这里没办法解释。
评委们瞬间了然,嗯,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毕竟起名权在厨师自己手上。
他们还遇到,特地发明一个菜,专门用爱豆的名字命名的。
挑选猪肉,肥七瘦三者为佳。
洗净猪肉,切碎,然后……剁。
两把大菜刀,砰砰砰砰的剁起来。
每一下都是那么的铿锵有力,脑洞大一点的,都有种……他在砍的是自己的错觉。
光是把肉剁成合适的大小和细度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沉醉在技艺中的大家一时间都没注意时间的流逝。
马蹄生姜,香菇,葱洗净切成碎末。
麻利的刀工看得现场的评委有点……怀疑人生。
从没见过一把刀处理两种不同形态食材的,更没见过能用那么大一把刀弄出那么细小颗粒的技术。
重点是,那么的快。那么的整齐。
好像刀这么一划过去,东西就切好了。
比粉碎机还快,还要好。
知道彭弈北终极目标的邹牧有点担心。
这样的技术,显然不是一日而成的。
这个……该不会在那个世界是基础吧?
有人能学会吗?
刀工是基础吗?
是!
不用去说那些大厨,在钉子上放气球,然后再在气球上蒙眼切土豆丝,气球不破,土豆丝还能穿过针眼这种炫技。
哪个厨师学徒期末考不是一道三色蓑衣?
两分钟切一根黄瓜,120刀,2刀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2毫米,拉起来延展一倍算合格。
这是基础!
饶是彭弈北这样的好天赋,也足足请了周围的邻居外带全家吃了一星期的黄瓜萝卜。
但是这在彭弈北的教学计划内吗?
当然不在。
练刀工有多枯燥,他是体会过的。
这个世界的厨艺白痴们,能静下心来学个一年半载(还不一定学会)的刀工吗?
相信绝大部分还是普通人,没这个耐心的普通人。
好在智脑要求的,不是他们个个成为标准的华夏式大厨。
只要求普通的菜肴,烧得好吃就行了。
打了个蛋清入碗里,因为需要蛋清,这回没展示单手敲鸡蛋,而是两只手的。
麻利的倒了一下。
蛋黄留在蛋壳里,蛋清划入肉泥中。
现场的评委们又是一阵点头,他们可是遇到过很多厨师,打个鸡蛋还得辅助工具的。
彭弈北能有这一手……结果没什么区别,但是看起来赏心悦目,有种大师的掌控感。
合格的厨艺大师,就是该少依靠各种工具,轻描淡写的做好菜。
所有碎末混在一起,加入淀粉,盐,料酒(伪),胡椒粉(刚到手),用抓匀,摔打上劲。
另一边,一个砂锅上把水烧开。
肉球在手上来回捣,形成球状,放入水中。
撇去浮沫,下料酒,再加一些葱姜蒜的香料。
中火转小火,加盖闷。
然后就没有下个动作了。
“大概要闷三个小时吧。”
所有人:!!!
几个评委面面相觑,难怪刚刚说要很久,真的……挺久的。
一道菜就要三个小时……
但是,好期待啊!
他们从来没吃过三个小时的准备的菜。
而安宁,恍恍惚惚的算了一下一道菜三个小时,还剩下九道菜需要的时间,立刻明白了彭弈北的险恶用心。
他在逼迫自己求他!
求他给自己吃几口!
做梦!
哼,他饿死也不会开口的!
而此刻的彭弈北却稍稍走神了一下……
狮子头啊。
在地球那边,每次做都是修罗场。
在家里,老妈喜欢清汤炖的,老爸喜欢红烧的,哥喜欢高汤炖的。
在租房这儿,姬玄喜欢清汤炖,韩祺喜欢红烧的,顾飞喜欢蟹粉的!
他这个主厨倒是最不挑嘴的。
彭奕北回过神来后,发现竟然没有人对他的三个小时等候有什么意见。
也没人提醒他,趁着这三小时继续做下一道菜。
该不是……
“那我趁着这段时间,再做个两个点心吧。”
果不其然,看到了度对面略有震惊的表情。
你们这儿的厨师真就这么专心致志?
“做个东坡饼。姜撞奶是甜的,再吃口咸的平衡一下。”
看到几个评委同时露出招牌式的鼓励笑容。
彭奕北很好奇,东坡两个字经过翻译后变成什么样了。
东坡饼,又名空心饼、千层饼。
做法有很多种,由来也有好几种说法。
有的说,是东坡大大被贬海南的时候,受一位做饼手艺极好却生意不好的老妇人请求,写一首诗来帮忙打广告。名人好诗加上美味好饼。自然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当地人为了纪念,称之为“东坡饼”
也有的说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候,在西山灵泉寺游玩,僧人送上一种饼。
这饼呈淡黄色,晶莹剔透,美如象牙,香甜酥脆,口感极佳。僧人称因为山中有好泉水,才有好饼。
理所当然的,大大又留下了墨宝,这回是一张画。
故事流传开来,那就是东坡饼了。
彭奕北觉得,并非其中一个传说有误,很有可能是东坡先生,在两个地方吃到了两种很好吃的饼。又是写诗又是画画,最后就都是东坡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