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六点半,德盛街上的肥佬包点都会准时开门。
德盛街在市中心附近的老街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肥佬包点的包子饺子和各种豆浆都很有名,常常在街口造成小范围的拥堵事件。
方易很喜欢他们家的蒸虾饺。
饺子皮是半透明的,整只去壳去肠的虾团在皮里,一口咬下去又鲜又嫩。不多的汁液带着香气,那虾鲜得连肉都是脆的。
他每隔几天就要叫一笼。一笼十块钱,才三个,很矜贵。
两个肉包一碗豆浆,偶尔再加一笼虾饺,就足够填满方易早上的胃了。
肥佬包点的老板娘认识他。她记得这个好看的年轻人以前总是低头走路,行色匆匆,一副很怯懦的模样,最近倒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买完早餐还会抬头朝自己笑。
身为重量级外貌协会会员,老板娘实在太喜欢他了。
所以这天看到方易吃完了包子喝光了豆浆,盯着那笼虾饺看了十分钟却没有下筷,她过去搭讪。
“不想吃虾饺啦?”老板娘笑眯眯地说,“我们还有韭菜饺,或者换鲜肉饺?”
“不用了。”方易抬头,“我有点饱,一会儿再吃。”
老板娘走之后,方易又低头盯着那笼虾饺。
此时才刚过七点,店里没什么人,他周围很空。
“你想吃?”方易很小声地问。
装着虾饺的蒸笼边上趴着一个小人,和方易的手差不多长短,像是从小人国里钻出来的一般。他背上负着一包血糊糊的东西。从形状上判断,那是一颗心脏。
那小人五官端正,趴在竹制的小蒸笼上嗅了又嗅,抬头冲着方易说了几句话,但方易什么都听不到。
他能看到,但听不到。
三个月前从深度昏迷中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成了另一个人,一个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并且同名的年轻男孩。
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接受和适应了这个事实:自己死了,然后借着另一个人的躯体又活了下来。
这个新身体的名字也叫方易,是个瘦弱安静的男孩。他在镜里看过这个陌生人的脸:长得比自己原来好看太多,而且没有少白头,脸上没有痘印,也没有黑眼圈和油腻腻的鼻子。
赞啊,他想。
这个苦中作乐般的短暂愉悦在他发现另外两件事之后很快就消失了。
首先是他在医院住院的两个月里,每天晚上都能看到许多人佝偻着腰从床边缓步走过。那些人有老有少,身上或者伤痕累累,或者有着新鲜缝合的伤口。他们走过方易的床前,总要回头看他几眼,神情空洞。
其次是,他发现方易是某场车祸的肇事者。
而车祸中唯一的死者就是重生前同样名为方易的他自己。
同名同姓,同时出生,在车祸中一生一死,一阴一阳。
这起车祸的死伤情况立刻被生者和死者之间奇妙的关联性所引起的八卦话题掩盖了。当方易在护士拿过来的报纸上看到那篇报道的时候,确实百感交集。
他对车祸那天的事情印象深刻。
当时已经是傍晚五点多,一场雷雨刚刚才停。夏夜山间凉风习习,布满大量负氧离子的空气和城市的大不一样,方易觉得很清新。他和导师结束一次民俗课题的访问,正往客运站走去。
“容老师,我来提吧?”方易说,“路滑。”
“你小心笔记本就行。”老师说。
这是方易和导师容英海的最后一次对话。
路面湿滑,五十多岁的导师拎着资料箱,他背着装了录音资料和笔记本电脑的书包,两人都走得小心翼翼。走到半途,他们碰到了受访者村里的书记。导师上前寒暄,他从导师手里接过沉重的资料箱,在路边调整书包肩带。
那辆白色的福克斯就在此时从前面的弯道转了过来。
方易根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老书记在背后大叫一声,他刚刚抬头,福克斯的车头已经到了面前。
他唯一看到的是被晚霞映得一片火红的车前窗。坐在驾驶座上那个年轻人盯着他,满脸惊恐。
醒来之后的方易心想这只能理解为自己借尸还魂了。
他没有太混乱。虽然接受这件事确实并不容易,但既然活过来了,他又觉得活着还是挺好实在还的不想死。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活下去的感觉很奇妙,他重新认识了这副身体的特点,像脱胎换骨一般。
然而在开启新人生的决定之余,方易并不认为这个“借尸还魂”的过程是偶然的。他向来不相信偶然。